我看到小宝宝走路萌萌哒,想一脚踢飞是变态么?
健康界兰岚(编译)
看到萌宠图片或可爱宝宝的照片,很多人的第一想法是:
“么么哒!太可爱啦!要抱抱!!!”
但也有不少人的反应是:
“妈呀!!好想捏捏小脸蛋!!!”
“好想咬一口!!!”
“嘤嘤嘤,好想捶爆他的头!!!!”
等等,好像画风不太对?
这些人是“变态”么?
并不是。
科学家说,其实这种“邪恶”的想法十分普遍,它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
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
“萌系侵略冲动”
Cute Aggression
2018年12月,加州大学心理学家斯塔夫罗普洛斯(Katherine Stavropoulos)在《行为神经科学前沿》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探讨这一心理现象。她指出,
大约一半的成年人都曾经有过类似的念头,但那些人并不会真的对孩子们做什么,最多就是捏捏小宝宝的脸蛋。
最早研究这一怪异心理现象的是耶鲁大学的两位学者。
当时,研究者进行了一项试验。他们招募了90位志愿者,将这些志愿者分成三组,分别为每组志愿者展示萌宠照片、搞笑图集和普通图片。同时,他们给每位志愿者都发了一块塑料泡泡包装纸。在观看的过程中,志愿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捏爆这些泡泡。
结果,观看萌宠照片的那一组志愿者一共捏爆了120个泡泡,而观看搞笑图集和正常图片的两组志愿者分别只捏爆80个和100个泡泡。
这个试验说明,人们在看到可爱事物时存在相对更暴力的行为。
这种暴力的想法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在另一个试验中,研究人员扫描了54名志愿者的脑电波。志愿者在接受扫描的同时观看成年人、婴儿以及各种卡通形象的图片。
研究发现,看到的图片越可爱,志愿者大脑中参与情绪的区域活跃度就越高,同时,产生侵略性的区域也会更加活跃。
人类的大脑同时被两股强大的力量所驱动。耶鲁大学研究人员里贝卡(Rebecca Dyer)表示:
“大脑中感受可爱事物的区域和产生暴力情绪的区域有所交叠。当我们极力想要表达心中的正能量时,却往往会表现出一种负面的情绪。”
这种看似分裂的心理是大脑的一种“正负平衡”的机制。可爱的事物不仅会激起我们的保护欲,还会引发一种想要伤害它们的冲动,但我们不会真的去伤害它们。
为了防止单一的情绪过于强烈而失控,大脑会触动这种情绪的对立面,让情绪达到平衡,比如喜极而泣。这种“物极必反”的心态是情绪的二元表达,也是完全正常的情感宣泄和本能反应。
简而言之,就是大脑担心你被“萌死了”,所以用负面的情绪来冲淡可爱形象带来冲击感。
“那些想要捏捏婴儿脸颊的人往往更感性,他们更有可能在婚礼或毕业典礼上哭得一塌糊涂。” 克莱姆森大学助理教授阿拉贡(Oriana Aragón)表示。
所以,当你看到一只萌萌的喵星人,脑子里竟有一闪而过的冲动想要蹂躏它,你不是个“变态”,只能说明它已经可爱得超过了你能正常承受的程度,你的大脑怕你hold不住,才制造了相反的情绪来帮你调节情绪。
(注:文中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参考资料:
1.'I Wanna Eat You Up!' Why We Go Crazy forCute. (Live Sience)
2.Explainer: what is cute aggression? (The Convers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