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驻华公使:掀起下一个癌症治疗浪潮的可能是中国

健康界徐青

当你的理发师在推销秀发护理套餐时,英国的理发师已经在给顾客讲解癌症早期预防知识了。

在癌症的预防上,英国有不少经验值得借鉴,但英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何健中(Kevin Holland)指出,掀起下一个癌症诊疗浪潮的可能不是英国,而是中国。

左:英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何健中 右:英国国家临床肿瘤中心主任克里斯托弗·哈里森(Christohper Harrison)

癌症的未来在预防

过去10年,英国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在增长。“这当然与人均寿命的延长有关。”英国国家临床肿瘤中心主任克里斯托弗·哈里森(Christohper Harrison)指出,要想改变这一趋势,重点在预防。“要让大家了解,癌症是可治愈的,其治疗的副作用不像以前那样严重,并且越早诊断越能提高治愈几率。

上文提到的理发师担当癌症宣教人员在英国并不少见。据英国国家临床肿瘤中心主任克里斯托弗·哈里森(Christohper Harrison)介绍,为了普及癌症的筛查和早诊早治,NHS每年都会培训一部分人员了解癌症的早期症状和筛查的方法,接受过培训的人可以帮助在当地宣传。

除了特定人员的培训之外,NHS还会通过电视、广播、社交媒体等进行癌症知识宣传,让人们了解身体出现哪些症状之后可能是癌症,鼓励他们尽快去看家庭医生。其中,哈里森领导的“消除癌症”(Be Clear on Cancer)机构每年会选定两个主题进行宣传,今年的主题是膀胱癌和乳腺癌。由于膀胱癌和泌尿系统有关,所以该机构将公共卫生间作为宣传“重地”。

除了癌症筛查的知识宣传,NHS也希望通过一些全国性项目引导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Stop October就是这样一个项目。何健中介绍,该项目自2012年开始实施,提倡在每年的十月戒烟。数据显示,连续戒烟28天的人,永久戒烟的几率会增长5倍。这也是Stop October想要达到的目的,通过让人们改变生活习惯(戒烟),来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最大的挑战在于临床和科研相结合

除了面对大众宣传,哈里森强调,对基因组学数据的挖掘和应用也是癌症筛查努力的一个方向。“我们有大量的数据,但挑战在于如何将临床和科研相结合,将现有数据和技术转化为治疗方法。”哈里森说。

为了预测患者的患癌几率,NHS成立了“10万基因项目”(The 100,000 Genomes Project)。该项目将对7万名罕见病或癌症患者的基因组进行记录和测序,并将这些基因组学数据与他们的医疗记录进行综合分析,希望从基因的角度找出癌症的规律。“这也意味着,癌症的诊疗将从大众化走向个体化。”哈里森说。

英国有一些公司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何健中介绍,此次参加中英癌症大会的英国Oncimmune公司,主打癌症早期筛查,率先开发了自身抗体监测技术。该技术能够比其他方法早4年检测出癌症,并已广泛应用到各种实体肿瘤检测中。 HCA UK高级癌症护士简·林奇(Jane Lynch)介绍,这些先进的技术不仅给她们的工作带来极大便利,她们给医院的反馈也会帮助优化技术。

HCA UK高级癌症护士简·林奇(Jane Lynch)

掀起癌症治疗下一个浪潮的可能是中国

在诸多中英癌症交流中,何健中从英国专家那里得到了很多对中国癌症诊疗的肯定:“经常听到英国专家夸赞,中国的基因疗法和免疫疗法非常先进,不仅临床试验数量庞大,种类也多种多样。”“中国庞大的患者数据,再加上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何健中感叹,“也许掀起下一个癌症治疗浪潮的是中国而不是英国。

随着癌症诊疗技术的更新迭代,未来医保能否报销最新癌症诊疗技术的费用也是一大挑战。据哈里森介绍,目前NHS已经决定将癌症免疫疗法纳入报销范围。哈里森所在的Christie NHS Foundation Trust受政府资助建立了全英第一个质子中心,不久将迎来第一位患者,而这一部分的诊疗费用也在NHS报销范围内。

“实际上,很多癌症的治疗是一次性的,虽然非常昂贵,但对患者带来的生活改善有更大的收益。”何健中说,“这背后的卫生经济学问题也需要仔细考量,中英两国已经在这一方面建立了合作。”

让下一代不再害怕癌症

哈里森和何健中一致认为,英国有很好的专家资源,而中国有很多数据,若能将两者整合起来,对未来癌症的诊疗有很大的作用。长期以来,中英两国都在癌症诊疗上有诸多合作,“但这些合作大都是机构、学校之间的一对一的合作”。他们希望中英两国在癌症方面的合作更系统化。

通过这样的合作,他们希望,“下一代或下下一代,不再害怕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