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上眼睛听!北大国际医院上演了一场音乐会

健康界相海泉

一位穿着蓝白条纹住院服的爷爷,手里拿着一枝花,他表情安详,正在静静聆听。与老人一起聆听的,是几十位患者和家属。上百只高高飘扬的蓝色、白色的气球,把现场装点得轻松、惬意。

6月25日,一场音乐会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下称北大国际医院)上演,来自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爱乐乐团、中央民族乐团等专业音乐团体的演奏家,依次登场,为患者和家属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音乐会前,“音为爱”音乐治疗志愿服务项目启动仪式同期举行。

北大国际医院院长陈仲强表示,希望借助“音为爱”项目的平台,给患者更多帮助和关爱,让医患间能有更多沟通和理解,为解决病痛、回归健康、迎接美好生活这个共同目标而努力。

缘起

陈仲强介绍,在多年的医院管理生涯中,他一直有一个梦想,即营造良好的医院环境,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医体验,也为医务工作者提供舒心的工作氛围。但由于之前所在医院条件所限,一直没有付诸实践。而北大国际医院一流的环境和设施,让实现梦想变得可能。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院长 陈仲强

在接受健康界采访时,北大国际医院党委书记刘洋介绍,以前每天都有志愿者在门诊大厅进行钢琴演奏,已经持续数年,给患者和家属创造了温馨的环境。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演奏者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演奏曲目不适合在医院内演奏,演奏无主题、患者代入感差等。

基于此,医院希望通过借助专业理论,联合专业人员,保障音乐演奏服务水平,发挥音乐演奏实际作用,打造医院人文服务亮点。

于是,医院心理行为科提供应用心理学及音乐治疗理论指导,旧时光乐团提供专业演奏志愿服务,经过较长时间的精心策划和筹备,“音为爱”音乐治疗志愿服务项目正式启动。

规划

据刘洋介绍,本次活动只是“音为爱”音乐治疗志愿服务项目的启动仪式,未来,医院将把音乐治疗志愿服务作为常态化工作。

服务有两种形式。一是主题音乐演奏会,于医院公共区域定期开展,服务覆盖院内医护、患者及家属、周边社区居民,这种形式将以主题为单位,预计每季度举办一次。一是音乐治疗“走进……”系列服务,如走进手术室、走进产房、走进肿瘤患者等,以音乐治疗为基础,针对特定患者群开展主题性演奏服务,服务依托科室进行,在固定时间、固定场地组织开展,这种形式将根据演奏人员时间及科室需求统一安排。

在曲目的选择上,会结合医院特点,选择一些轻松舒缓优美的乐曲,以达到“舒缓患者就诊紧张情绪,营造温馨舒适的医疗环境”的目的。

打造人文医院

“音为爱”音乐治疗志愿服务项目启动仪式由刘洋主持,陈仲强出席并致辞,党政一把手齐现身,医院对该活动的重视可见一斑。

刘洋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医疗技术、医疗质量和安全,是医院常抓不懈的工作,是给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最核心、最基础的内容。但是,只有这些还不够。医院希望,在此基础上让患者感受到不一样的医疗服务体验,也是医院的整体战略目标。”作为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为爱”音乐治疗志愿服务项目启动仪式自然备受重视。

在这一点上,医院领导班子有着高度共识。陈仲强表示,除了打造学科优势,提升技术水平,帮患者解除病痛之外,北大国际医院还希望,“让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感觉更加温馨、方便、愉快。”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党委书记 刘洋

从2015年至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两轮“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人文”均作为独立章节单列出来。2018年初发布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更是将“人文服务”列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媒介。

为全面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北大国际医院做了大量的创新与探索工作,“音为爱”音乐治疗志愿服务项目,即是医院为提升医疗人文氛围而做出的具有创新性的工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