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视路、陆逊迪卡、蔡司3家公司2017年报解读
RimonciRimonci
视光巨头依视路在过去一年可以说是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总体销售收入由71.15亿欧元增长为74.90亿欧元,增长率达到了5.3%。三大块业务镜片、太阳镜/老花镜、设备都表现出色,其中太阳镜/老花镜业务的增长甚至达到了12.0%。根据其年报的分析,镜片业务的增长主要归功于新产品的推出以及电子商务业务的发展,而太阳镜/老花镜得益于集团的市场推广投入以及产品线的完善。同样如何从地域分布来看,新兴市场国家,比如中国、印度、中东、拉美等的增长远超发达国家地区,达到了11.2%,这一部分的总体销售收入也占到了依视路全年销售收入的24%。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稳定、高速的增长背后,是依视路集团在创新研发、数字化以及投资并购等方面的出色战略及执行的结果。在创新研发方面,2017年依视路集团在创新产品的研发方面投入了2.17亿欧元,占其销售收入的2.89%,并在全球建立了四个大型的研发中心,雇佣了超过450名研发人员专门研究新的产品和技术。同时,为了确保其研发的产品能够复合客户的真实需要,在研发过程中,依视路非常重视采纳客户的反馈意见用于改进研发思路,以其去年主打的Varilux X系列渐进镜片为例,全球有超过3000名老花患者参与到了其组织的产品体验环节,这也是为什么依视路集团连续七年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前100名最具创新的企业。
同样值得称赞的,还有依视路对于新技术、新趋势的敏锐嗅觉。以电子商务为例,截止到去年依视路已经在电子商务方面连续投入了7年的时间,通过各种方式尝试不同的线上销售模式,而在去年这一持续的投入也终于得到了回报。从其年报里可以看到,2017年依视路线上销售收入规模达到了4.4亿欧元,相比于2016年增长了39%,成为了其内部增长最快的业务单元,除此之外。依视路同样大力投入的是各种数字化的视光设备,用于提高其对于偏远地区人口的覆盖比例,提升实体店内客户的消费体验,以及收集分析视光数据,用于支持其未来的产品研发。在投资并购方面,2017年依视路集团一共进行了9笔并购(包括合资),2项在欧洲,2项在北美,剩余5项在亚太及拉美地区,而其并购的对象也主要是当地的镜片生产企业、连锁销售企为主,这些并购预计在2018年会产生良好的整合效果,推动其继续增长。
依视路提出的数字化门店设备
2018年依视路预计将继续在创新、数字化、电子商务等方面进行投入,同时认为美国、中国以及拉美地区的市场将会受到这些创新因素的影响最大,从而实现更加快速的增长。
作为视光行业的另一个巨头,陆逊迪卡集团在2017年只能说是保持了微增长的态势,其总体销售收入由90.86亿欧元增长为91.57亿欧元,增长0.8%。细分来看,其批发业务在2017年出现了0.6%的下降,零售业务则实现了1.7%的增长。而从地域来看,其在北美和亚太地区的销售均出现了轻微的下滑,远低于计划预期,在欧洲和拉丁美洲反倒实现了不错的增长。
虽然看起来这种结果似乎并不令人满意,但是就其本身来看,2017年陆逊迪卡采取了一系列的内部调整,其年报也认为经过这一年的调整,公司重新回到了更加健康的轨道上,提高了对投资者的回报率,同时为2018年及以后的增长打下了好基础。具体来看,在2017年陆逊迪卡集团提出的战略包括五个部分:
首先,是简化流程。公司进行了内部的组织机构精简及合并,提高了决策流程的效率,以及更好的应变反应能力;其次是资产中心化管理,即将其在全球各地散落分布的资产进行集中化管理,合理分配资源,同时优化定价;还有是垂直整合,在公司内部根据产业链关系进行上下游的主体整合,降低内部的运营成本;然后是零售端的新业务模式,采用品牌商店、全渠道展示等,提高市场宣传力度;最后,是数字化,通过打造线上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线上和线下的互动,建立数字化的市场营销渠道,来迎合当下的数字消费趋势。
作为一家以时尚类眼镜为主要产品的企业,对于陆逊迪卡而言最核心的就是对其旗下品牌资产的管理和经营。在这一点上,公司从去年开始采取了多个措施,比如在中国、欧洲和拉美开设Ray-Ban品牌商店、增加Ray-Ban在线上平台的曝光度和体验性,通过数字化技术和销售服务质量提升,来进一步优化品牌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未来随着其和依视路的内部整合的推进,借助依视路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陆逊迪卡会进一步放大其品牌的价值,挖掘出更高的品牌溢价,反过来也会加强其零售渠道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德国光学巨头蔡司每年财年结束于9月。截止2017年9月30日,蔡司2016/17财年收入较上年提升10%,达到53.48亿欧元;旗下半导体生产技术、R&Q技术、医疗技术及视力保健/消费类产品四大业务部门均取得佳绩,其中视力保健/消费类产品部营收上涨2%,达到10.89亿欧元。凭借蔡司眼镜镜片的优异业绩表现,视力保健/消费光学部门实现了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增速,其中巴西、中国市场增势持续强劲。
2017/18财年(截至2018年3月31日止)前六个月,蔡司集团收入增长9%至27.73亿欧元(2016/17年前六个月:25.5亿欧元) 去除货币影响,多达13%。蔡司在研发方面的支出增加了20%左右:2017/18财年上半年,这一数字达到2.98亿欧元(2016/17年上半年:2.47亿欧元)。
蔡司十分重视在光学方面的研发投入,目前拥有总共8000多个专利, 仅在2016/2017财年就申请了大约500个专利。
眼科设备战略业务部门(SBU)在本财年第一季度的收入增长至2.163亿欧元, 比上年增长了3.7%; 这一增长归因于所有产品领域 - 从眼科诊断产品到用于屈光矫正的激光和用于白内障治疗的人工晶状体都在持续增长。亚太地区(APAC)再次出现了积极的趋势。收入为1.095亿欧元,明显高于去年同期的1.058亿欧元,增长3.5%, 这一增长的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市场以及韩国。
针对中国基层医疗市场的现状,蔡司致力于将全球高端技术注入本土创新中,推出更适合基层医疗的产品和服务。
蔡司中国还携手行业学会和相关医疗机构,组织了广泛的包括基层医师在内的医师技能培训和技术应用教育活动,并于2018年3月推出了蔡司精英学院。
蔡司OphthalmicDevices部门不断扩充完善眼科产品线: 用于白内障和视网膜手术领域眼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光学生物测量仪,眼科手术显微镜,超声乳化/玻璃体切割装置,人工晶状体和眼科粘弹性产品。还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设备,眼底照相机,裂隙灯和治疗屈光激光器,用于诊断和治疗屈光、青光眼和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