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院”征文(一)|没有动人小故事的医院没有灵魂

原创邹新春

❀❀❀

邹新春,致力于医院管理职业化推广,个人公众号“漫谈医管”发布200余篇原创医管文章。

医院每天都开门运营,是少数24小时提供服务的机构之一。 “生离死别”的故事在医院里几乎天天上演。这些故事除了反映社会风气,也曝光了医院文化构成中最底层的 “核心价值” 。如果将这些暴露医院价值观(文化)的事件系统地整理出来,就是医院的感人 “小故事’ 。——钱庆文《经营好医院》

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更需要学会讲故事。很多医院选择不言,怕出事或者选择写一些干巴巴的文章,没有人看,同样归结为不言。但是多言也不行,言多必失,难免惹事情。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应该拿起麦克风,讲好医院的故事,传播好医院的声音。

公号热文点击10万+的背后

5月19日上午人民日报微信客户端的推文《急诊送进国外医院,才发现我们欠中国医生一句道歉》,阅读量早已突破10万+,点赞有2万多。推文里一个片段,医生持续2小时15000多次心外按压,把患者救回,文章附有一张抢救的照片,照片下面有一句很有文采的解说“轻描淡写间功德无量,强行涂改生死簿”。看上去很感人,但到底是否值得如此大肆宣扬?!真实情况又如何?

事实上,对这件事情的报道,有些媒体避重就轻,选择性删除该病人在获得短暂恢复后,最终去世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媒体报道始终没有告知患者关于治疗抢救的常识,只是大肆宣传“奇迹”,我认为这是赤裸裸地挑拨人群的预期!

这样的“毒鸡汤”,请拿走!

医护人员把抢救按压延长到2小时,确实应该褒奖这样负责任的医生,但并不意味着,只要病人还没有苏醒,就一定要持续按压抢救。半小时不够,一小时,一小时不够,两小时......国际标准规定的“30分钟”抢救终止时间,是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超过30分钟后,病人被救活的几率就已经很小很小了。当然也有个案和奇迹,但对于极其小概率的奇迹事件,是否要对外大肆宣传,我抱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大众和媒体都有猎奇的心理,都喜欢看惊险刺激的故事,但奇迹不是常态。这样的报道,给大众的潜意识是,原来生命是没有禁区的,有很多超常的可能性!如果现实生活中病人因为病重没有被抢救过来,那一定是医生没有尽力,是医院的责任。

但是现实情况是何其复杂!医生会尽最大的努力,但是生命无常,非常脆弱,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而部分病人的不合理要求和过高的预期,不就是这样被媒体一次次的奇迹宣传放大的吗?这些所谓的正能量,这种“毒鸡汤”和挖坑式的宣传,请拿走!

好医院,讲好故事

医院里有很多好故事可以挖掘,如果只会发一些干巴巴不痛不痒的文章或者鼓吹奇迹的宣传文章,这都是医院不谙宣传之道的表现。

前一段时间,深圳卫计委出品的护士节前吐槽视频,最终带来5000多万播放量!卫计委的公号是官方平台,但是宣传做的十分接地气。吐槽视频,笑中带泪,不但没有损坏医院和护士的形象,反而让群众看到了医护们真实的辛苦和不易!

健康知识的传播需要创新,需要好题材,而我们医院的日常中就有好故事,吐槽视频的成功传播就是最好的例证!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营造一个回归理性,和谐的医疗环境做出一点努力!

《经营好医院》:小故事、大方略,剖析好医院的经营之道

购买链接:

https://item.jd.com/27067677347.html


健康界“好医院”征文活动火热进行中!

戳海报中二维码参与活动呦!

读好书,写书评,赢大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