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止逾2亿元定增 君实生物或成“三+H”第三股
健康界盛娇
继新三板挂牌企业成大生物(831550)、盛世大联(831566)之后,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833330)(下称君实生物)也正式进军港股,或将成为“新三板+H股”又一案例。
5月22日晚间,君实生物发布公告称,为满足公司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提升公司国际化水平,公司拟申请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
同日,君实生物宣布终止2018年第二次股票发行方案。该方案发行对象为高瓴二期基金和君实生物董事长、实际控制人熊俊,其中高瓴二期基金以不超过2.00亿元(含)认购不超过1110万股股份(含),熊俊以不超过1800万元(含)认购不超过100万股股份。
新三板最受追捧股票之一
君实生物成立于2012年12月,于2015年8月13日挂牌新三板。挂牌前曾获得三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万融资本、日章投资以及上海盈定投资。
在新三板一季度亏损榜单中,净利亏损超1亿元的公司仅君实生物1家,净利亏损1.01亿元。根据君实生物发布的2018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1464558元,同比下降59.72%,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同比增长66.28%,但仍处于负值,并未实现盈利。
君实生物在新三板挂牌近3年时间,虽然大部分时间均处于亏损状态,但其依然受到众多投资者追捧。
2017年至2018年5月23日,君实生物股价涨幅60%,区间最高收盘价24元/股,区间收盘最大涨幅达98.53%,日均成交额近900万元。2017年至2018年5月23日的236个实际交易日中,共计成交总额达21亿元,成为新三板2017年以来少有的几只成交额在10亿元以上做市股之一。
挂牌期间,君实生物分别在2016年1月、5月、7月、11月以及2017年6月和2018年4月完成6次定增,合计融资约16.2亿元;2018年2月,君实生物成功发行创新创业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2亿元。
资料显示,君实生物历次定增价格分别为63.49元/股、(10股转150股)3.97元/股、6元/股、9元/股、9.2元/股与18元/股,而按2018年5月23日收盘价21.41元/股计算,君实生物市值为128.76亿元。
最后一次定增价格“跳跃”的原因,也是君实生物一直受众多投资者追捧的原因。
据健康界了解,君实生物主营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主要产品和服务是单克隆抗体药物和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的技术服务和技术转让。
2018年4月下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了第二十八批拟纳入优先审评程序药品注册申请的公示名单,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JS001)与外企默沙东、信达生物、恒瑞医药等4个PD-1单抗产品同时入选,理由为“与现有治疗手段相比具有明显治疗优势”。
作为时下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一款新药,PD-1单抗产品在国内尚未有获批上市的先例,君实生物在2017年年报上预计该款新药将在2020年前上市销售。
“新三板+H股” 政策利好生物医药公司
部分领先的新三板生物医药科技挂牌企业,有望成为香港IPO新政最大的受益者。
4月21日,香港交易所和全国股转公司在北京签约合作,迈出企业在新三板、港交所两地挂牌上市的第一步。这意味着,未来新三板挂牌企业赴港上市不用摘牌,就可以在港交所发行股票和上市,同时保留新三板挂牌企业和H股上市企业的“身份”,享有两地市场的交易、定价及融资服务。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就内地“新三板+H股”模式表示,新三板有自己的上市规则,只要符合香港的上市规则,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后再赴港上市也会受到欢迎。他还强调,并不存在任何特别通道,未来会继续与新三板合作及沟通。
在东北证券新三板研究中心总监付立春看来,“新三板+H股”会产生聚集效应,能给这部分优质新三板企业在活跃度、成交量、成交价格等方面带来比较高的溢价。港交所企业将来也可以来股转系统挂牌,对其在内地市场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按香港上市新规,对未能通过财务资格测试的初创公司(包括没有收益或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开辟上市途径,港交所明确的上市发行条件包括必须至少有一只核心产品通过概念阶段等,且最低市值不低于15亿港元。
在付立春看来,在新三板中,目前最符合、可能也是唯一符合港交所新规的,就是“没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
据健康界统计,截至5月24日收盘,市值满足港股上市要求的新三板生物医药公司有君实生物(833330)、成大生物(831550)、之江生物(834839)、欧林生物(833577)等9家。
附:新三板生物医药企业市值前九一览表
(本文综编自21世纪经济报道、新三板千人汇、东方财富等公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