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美国药改对我们的启示和影响

E药经理人刘谦

中国医药行业新政策已经让大家忙得晕头转向,没多少人关心上周五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布的44页降药价计划,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美国病人优先(American Patients First)计划”,听上去它就像是特朗普的核心政策“美国优先”的医药版。

特朗普上台后就公开表示过对美国高药价的不满,早就宣称要对药企开刀,但是除了口炮迟迟没有实际行动。上周五的特朗普首次包括了一些降低药价的具体措施,算是兑现他的竞选宣言。具体措施包括:

- 增加医药公司之间的竞争,降低药物的监管负担,这样药物可以更快并以更便宜的价格进入市场。

-将大举清除诸如PBM,保险公司等中间商,特朗普认为“中间商把折扣揣入自己腰包,而这些折扣本应提供给消费者和患者”。 卖家多卖钱,买家少花钱,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听上去这么耳熟?

-将取消药剂师禁言令规则,过去美国药房药剂师告诉患者如何通过使用仿制品省钱反而会受到处罚

-政府将采取严厉措施惩罚利用专利法扼杀竞争对手(尤其是仿制药)的制药商,特朗普说:“专利制度将奖励创新,但它不会被用作保护不公平垄断的盾牌。”

-美国FDA还将加快非处方药的审批程序,让患者无需处方就可以获得更廉价的选择。

-特朗普还表示要终结全球搭美国新药研发的便车了。他指出一些国家对药价设置管制,是得同样的药品在外国的售价比美国低得多,美国人民却要为药企巨额的研发费用买单。

特朗普拿药价开刀并不意外,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尽管美国医疗费用中的药占比低于15%),人均药费开支已经超过1000美元,而且还以每年10%的速度上涨。其药品平均价格不仅牢牢占据世界第一位置,而且同样的药品价格比其它西方国家还要高一倍。

最夸张的一家药企叫图灵,直接把一个独家老药Daraprim价格从13.5美元涨到750美元,而这个药英国只卖一英镑。美国5家大的医院集团也忍受不了,决定自己开药厂生产仿制药。加上越来越长的人均寿命,可以说医疗费用包括药品开支是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国家都要面对老大难问题,从这点来看中美两国都不例外,所以两国都选择了药改作为“医改”的突破口。

除了目的相似,中美两国降药价的很多手段也都类似,也是通过减少中间环节获利(两票制),简化审批流程和加快仿制品替代来增加药企间竞争。

不同的是美国没有招标办的机构,政府不能直接调控药价,更多是通过市场供应,税收导向和政府医保基金支出(如Medicare和Mediaid)来引导市场,执行效率应该不会很高。

这也就是特朗普的控制药价方案公布后,医药企业股价不跌反升。因为特朗普并未公布一些对药价更有杀伤力的措施,例如允许Medicare和Mediaid直接跟药企搞带量采购来谈判新药价格,也没允许药店和保险公司直接从国外进口仿制药。

但是降低药价和总体医疗费用却是各国政府共同的挑战,如何在财政能力允许范围内提高全民的医疗可及性,又能保证医疗专业人士和医药企业的利益和发展能力,需要非常高超的平衡技巧,或者说只能渐进式各方利益不断讨价还价的过程,但长期方向而言各国并无本质的差别。

药企面临的选择无非都是加紧研发新药,并拿出卫生经济学评估的数据跟医保谈,要么就接受降价,安安心心地赚仿制药的辛苦钱。

至于特朗普此次特别强调的“全球搭车美国医药研发”的说法,从经济学角度并不成立,看上去更像是贸易保护的借口。

药企进行新药研发首先是经济行为,在其它国家采取低于美国的定价也更多是经济的考量,毕竟各国的医疗体制和药价形成机制有较大差异。

如果照搬美国高定价估计连现有的国际市场销售额也要丢了,而把美国的药价降到跟国际一个水平又会影响美国的医药研发投入。

因为在新药研发上美国药企相对其它国家并没有代际差别,逼得美国药企减少研发,只会拖累美国整体的科技,绝对是个只看到眼前蝇头小利的昏招,估计特朗普也就是说说而已。

(原标题:特朗普的美国药改对我们的启示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