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医院“嫁女儿” 统一加入“宝石花”

中国石油报张晗

如果用一个字形容中国石油医疗业务的2017年,“变”字最恰当:2月第十六次“深改会”审议通过《中心医院社会化改革试点方案》,8月改革试点启动,9月第十九次“深改会”审议通过《集团公司矿区医院改革建议方案》,12月第二批医院社会化改革完成……一年来,集团公司党组统筹改革大方向、谋划改革大棋局、释放改革大动作,医院社会化改革破浪前行,成为集团公司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

变 局

在集团公司医院社会化改革进程中,宝石花医疗健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宝石花医疗集团)扮演着重要角色。这家注册资本100亿元的公司,专注服务于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医院社会化改革,并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医疗企业集团。不到半年时间,宝石花医疗集团已整合集团公司京津冀、西南、西北及东北7家地区公司医院,形成总医疗机构达89家的大型医疗集团。

前两批医院社会化改革都按照“社会资本控股、地区公司参股”的股权模式,对企业所属医疗机构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据宝石花医疗集团高管介绍,第三批医院社会化改革已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集团公司医院社会化改革也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国务院国资委网站、澎湃新闻、凤凰网、腾讯网等媒体纷纷报道,有媒体称,中国石油的医院社会化改革探索了国企医院改革的全新路径。已有多家国企表达了合作意向,相关事宜正在进一步洽谈之中。

对集团公司医疗业务来说,这既是一次社会化改革,也是一次专业化重组。按照国务院部署安排,集团公司制定了“全面推动一批、努力完成一批、扫尾清理一批、深化提高一批”的工作计划,2018年将基本完成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化改革,届时将有更多医院加入“宝石花”。

抉 择

医院改革事关百万石油员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什么要在此时推进如此关键的改革?

从政策层面看,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2018年年底前完成企业办医疗的移交改制或集中管理工作,改革“窗口期”已经到来。目前,主要医疗集团都在跑马圈地,国企医院改革迎来好时机。

从企业层面看,由于本身的公益属性及体制原因,集团公司多数医院是连年亏损,只能依靠补贴生存。低油价下,企业利润缩水,补贴连年下降,输血机制难以为继,医院面临“断奶”的危险。

从医院层面看,过去十年,大多数医院错过了医疗市场的高速发展期,面对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双重竞争,很多医院逐渐被市场边缘化。由于医院属于矿区板块,又是亏损业务,在用人指标上受到了严格控制,医护人员捉襟见肘,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现有的医护人员在职业发展上也遇到了天花板。

医院社会化改革既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又是集团公司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改革已箭在弦上。

“嫁女儿”

对于医院社会化改革,一位基层管理者这样比喻:“改革不是甩包袱,而是嫁女儿,希望她越来越好;如果她过得不好,还会回来找你。”

医院“必须交”,如何“交出去”?这次,国家给出的是一道选择题。国资委等六部委《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中“关于医疗机构深化改革”提出4种改革途径,即移交地方、关闭撤销、专业化运营、重组改制。

上百亿元的资产、几万名员工,员工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一关了之”显然行不通。虽有成功移交地方的个例,但难以大规模复制,地方政府突然增加大量事业单位编制和财政支出也不现实。集团公司一些医院选择专业化运营,与其他国有医疗集团进行改革合作,因无法解决员工身份问题、企业文化“水土不服”、医院干部员工深厚的石油情结等原因,均与原合作方终止合作。实践证明,引入社会资本进行重组改制,成为“嫁女儿”的“最优解”,这体现的是集团公司党组的政治智慧和使命担当。

业内专家指出,医疗集团选择合作对象通常看重两点:一是地理位置。医院的区域性很强,有一定的辐射半径。二是要有一定的学科发展基础和规模收入。收入规模越大,诊治病人越多,说明资产越优良。集团公司很多医院地理位置好,不缺患者、不缺市场,缺的就是持续的投入和灵活的机制。宝石花医疗集团“不差钱”,其市场化机制较国有医疗集团和公立医院更加灵活,能够为旗下医疗机构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和统一的管理平台,降低医院经营成本,提升学科专科建设水平。统一加入“宝石花”还可实现抱团取暖,减少相互攀比,确保改革稳定、可持续。

为了给医院新体制、新机制运行“放开手脚”,集团公司主动放弃控股权。同时持股一定比例,减少改革阻力,确保改革不偏离集团公司的顶层设计,充分体现管理意图。对于广大员工关心的看病费用问题,改革后的医院在诊疗费、药费方面将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看病价格不会因为改革受到影响。随着改革带来的医疗流程再造、设备设施和管理水平升级,医院的服务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看病将更加方便。宝石花医疗集团将按照等价有偿的原则,继续为石油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做好企业员工就医绿色通道建设、职业卫生服务、健康管理、企业扶贫医疗支撑等工作。

蓝 海

“宝石花”不是保温箱和避风港。对于医院来说,加入“宝石花”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加入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承担着“打样儿”重任的中心医院是改革的风向标,改革半年来,中心医院门急诊量人次、住院诊疗人次和手术台次均稳中有升,医院主要经营状况总体向好,主营业务能力持续加强,运行管理不断强化,印证了改革路径的正确。

据“宝石花”管理团队介绍,“宝石花”对医院不是“抽血”,而是“输血”和“造血”,不是做减法,而是做加法,医院的公益属性和举办方的投资回报需求并不矛盾。未来将通过提升医院的管理、服务,打造“医院+”和“医疗+”一体两翼,在保持医疗公益服务的基础上,获取合理的投资利润,这样医院才有更强的发展能力。下一步“宝石花”将大力发展龙头医院,对各家医院分别制定发展规划,组建区域医联体,聚焦重点学科建设。在各宝石花医院内部推行精细化管理,实行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营体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薪酬考核制度,创新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实现规模化运营,逐步将医院做强做专做优。

专家表示,健康产业是朝阳产业,永远没有饱和。我国健康产业到2030年规模预计可以翻两番,人口老龄化将带来巨大的医疗需求,医学和信息技术、“大数据”等的结合将迎来个性化精准医疗机会,改革前景可期。以中国石油为代表的国企医院改革浪潮对于医疗界将产生积极影响,可为社会提供多层次的医疗供给,有望推动整体行业的进步。

大幕已经拉开,对于中国石油的医疗业务来说,这不是改革的结束,而是真正的开始。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让我们一起驶向医疗新蓝海,拥抱改革新时代。

原标题:集团公司医院社会化改革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