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 不得不提起改变历史的陶其敏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科魏来

在世界肝炎日,再一次回忆起博士研究生导师陶其敏教授。她是一个改变中国防控病毒性肝炎历史的人,和冯百芳教授一起建立了多个里程牌式的贡献,改变了中国防控病毒性肝炎的历史。

陶其敏教授在自身试验自己研制的乙型肝炎疫苗,右二为冯百芳教授

在研究乙肝疫苗时,当时正值国内文革刚刚结束,在科研条件困难,没动物模型可用的情况下,为验证所研制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陶其敏教授拿自己做实验,在自己身上注射了中国的第一支血源性疫苗。

陶其敏教授是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创始人,首任所长。她和冯百芳教授,在米勒教授的支持下,共同创建了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

陶其敏教授和冯百芳教授一起,1973年建立了国内第一个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表面抗体的检测方法,从而使我们能够了解中国乙型肝炎的感染率和临床上乙型肝炎的诊断,使中国进入了认识乙型肝炎的时代;

1975年,研制成功中国的第一支乙肝疫苗,使中国进入了乙型肝炎有效预防的时代;1984年,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个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参比品交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用于乙型肝炎核心抗体的检测;1975年,建立中国第一个HBV DNA检测方法,使中国进入了认识乙型肝炎病毒特点的时代。

1991年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个丙型肝炎抗体检测方法,1993年被批准用于献血人员的筛查,仅1993年到1994年一年时间,丙肝病毒感染人数就下降了一半,也用于丙型肝炎的诊断,他们的这一贡献使中国真正进入认识和有效预防丙型肝炎的时代。

荣誉

由于这些成就,曾经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共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