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跨界的N种玩法:脱下白大褂 前途也能在脚下

健康界索思

从“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开始,各种各样的辞职信层出不穷,或奇葩,或文艺……

近日,医疗圈也火了一封辞职信。这封信来自山东省胸科医院。

人生是不断修正的过程,同样,职业方向也可以有所调整。端着“金饭碗”的医生当然不会例外。

虽然医生职业带来的学习和晋升机会得来不易,但是也有人另辟蹊径,全力追逐梦想。

当医生跨出界外后,他们都去了哪里?经历怎样?

弃医从商

“人体是全世界最复杂的结构,一名医生都能研究透,为什么不能研究公司呢?”说这话时,张增洲还是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外科的副主任医师,十年过去后,他的公司已经成长为岛城金属管行业的龙头。“做金属管和做手术是一样的,都是个良心活,首先要为顾客着想。”

给客户最人性化的服务,在各行各业都有相通性。同样,“风来了,猪都可以飞上天。”雷军的这句话,被互联网时代的创业者们奉为经典。作为曾经的外科医生,武汉膳必鲜生态畜牧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浦劲松认为,“征服”市场不需要也不能玩巧,而要通过对技术和标准进行把控,打造出“猪肉界的小米”。

而心随“兴”动的还有集“作家”、“医科博士”、“前麦肯锡合伙人”于身的冯唐。

好奇的人从不贪恋原地。在八年学医之后,冯唐了解了生死,学会了素描人类,他亲尝疾病与生命共存的现实。于是在枯坐思考之后,他决定离开。

而通过学医培养出的能力,为他在商海做了铺垫。他回忆,“我刚进入麦肯锡工作的时候,每天一定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今天是你在控制局面吗?”因为无论是战略决策还是评估投资风险,开弓没有回头箭,他都需要做“动刀子”的人。

弃医从文

艺术和医术同样可以等身。

《安东医生诊室:蹊跷的死亡》作为国内第一部以系列长篇医学推理作品,在延续了医学悬疑、逻辑推理的风格外,又加入了医学健康知识、疑难杂症及解决方法,并入选杭州市精品工程。

它的作者安东宁夫,除了是浙江省作家协会和杭州市作家协会的会员,还是一位心脏病学专家、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热爱文学创作的他,出版发行的首部作品《太平间里的恶魔》,首发当月连续5次印刷;次年发行的侦探推理小说《红石草原》,还未正式面市已加印,并多次登上各大畅销排行榜榜首。

治疗疾病的经历会带来作品素材,同样也会带来创作灵感。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赵晓刚,便从临床当中找到了诗意。他写的肺部磨砂玻璃影的自白诗——《I Long to be King》(中文翻译为《我要当老大》),在美国权威胸外科杂志《CHEST》中发表后,获得国内外热议。

他将肺部疾病拟人化,以疾病自述的视角,展现了疾病从小的病灶开始,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狂放与野蛮生长,最终吞噬人体呼吸与健康。

弃医从政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就像给群众看病一样,必须要清楚的掌握病因,才能对症下药,从而药到病除。”何亚锋由麟游县中医院的一名主治医师,被麟游县委组织部选派到丈八镇饮马泉村担任“第一书记”。

脱下白大褂,走向田间地头,他却接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声。而这并未减缓他开展扶贫攻坚的工作。到任后,何亚锋首先来到全村最偏远的一个村落走访。何亚锋联系老本行,带领大家种植丹参和生地中药材的项目。群众的种药热情起来后,报名种药的面积一下子达就到了100亩。

无独有偶,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80后”医生吴杞军也跨界当起了村干部。

“医者,医病;村干部,疏心。”来到远安县河口乡任副乡长,兼任朝阳村党支部副书记,他在一周之内跑遍了辖区内的12个村,开展扶贫攻坚工作。

在调研中,吴杞军发现,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朝阳村发展的最大瓶颈。

经过一年时间的多方争取,他协助村里完成公租房小区、映朝路改造、卫生室新建,硬化5公里断头路,共投入资金900余万元。“为百姓服务,是一辈子的事。”吴杞军说。

(本文综编自荆楚网、重庆日报、南京日报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