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住院/规培医师比保姆还便宜?
丁香园王志安
本文首发于新浪微博问答,后经整理转载于此。
网友提问:亲爱的王志安老师,您好,此前您公众号推送了《王局问答:如何看待北京的「保姆市场」》文章,丁香园作为中国专业医疗人士交流的最大平台,关注到住院/规培医师的待遇不高,想问下您如何看待住院/规培医师可能比保姆还便宜的话题?
王志安答:规培医师的工资确实太低,许多地方的规培医生,一个月只有两三千块钱,住院医师在北京,好多三甲医院也只有五六千块钱。由于医生的职业培养时间格外的长,大多数规陪医生和住院医师,都已经进入婚恋、养育子女阶段,需要考虑在执业的城市购房、安家。如此低的收入,显然难以为继。因此,这几年来自规陪医生的抱怨特别强烈。
但改变起来并不那么容易。
中国的医生在体制上属于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的工资全国有一套完整的体系,这套体系根据职称、年资以及工作量来核算,很难为特定的行业专门制定工资标准。在这套体系下,任何职业积累时间比较长的职业,刚刚进入的职业从业者的工资,都非常低。
比如法官。我们的法官群体不像西方那样,是从执业律师中选拔,而是在大学毕业生中通过司法考试的群体里筛选。这些年轻人进入法院,要从书记员做起,之后才是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审判长。每个阶段,都需要四五年的时间积累。目前北京法院里的书记员,一个月收入也就3000块钱左右,还不如规陪医生的收入高呢,我真不知道他们怎么维持生活。
当然,医生群体有其特殊性,职业积累的时间格外的长,求学过程中所付出的也比别的学科要高,所以在国外,一旦取得执业资格,收入立即就进入到一个较高的水准,但我们国家囿于事业单位的工资体系,完全做不到。
别说规陪医生,在这套工资体系下,主治医的工资也不高。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完全靠工资,主治医师也很难养家糊口。
但是,现实当中,医生们一旦有了处方权,或者可以主刀做手术,就会有另外一条途径来贴补体制内工资的不足,这就是药品和器材的回扣。目前全国公立医院每年药品采购大约为一万亿,按照平均20%的药品回扣比例计算,主治医以上的医生群体,每年大致就从药品回扣中拿走了2000亿的隐性收入。如此,主治医以上的群体,收入就没有那么低了。事实上,有些主任医师,或者热门科室的优秀医生,早就步入了高收入群体,一年收入上百万都很稀松平常,上千万的也不是少数。
但由于规培医生没有处方权,药品回扣的隐性收入他们就基本拿不到。我说基本拿不到,是因为在全国范围内,药品回扣还是以“医药代表单独给医生支付”为主要形式。这些都是按照处方量统计的,没有处方权,自然也就拿不到。但也有少数医院的科室,将药品回扣“团体化”了。在这种形式下,医药代表要将该科室每个月的药品回扣统一交给科主任,然后科主任再在科室范围内分配。如果遇到心肠好的科主任,他们也会给规陪医生分一点。但这不是主流。大多数规培医生,都很难拿到药品回扣收入,也正因为如此,规陪医生们会分外觉得自己的收入低。
中国医生这种独特的收入体制,最大的问题是,医生群体的收入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不合法,同时分配也极其不公正。因为药品回扣有很大的科室差异,其收入导向,和医生本身所付出的劳动和技术并不完全匹配。再者,隐性收入给医生的补贴,大致要到35岁到40岁左右才会开始,而且年龄越大补贴额越多。也就是说,在医生一生中最需要花钱的年龄段,药品回扣的补贴是无法发挥作用的。但等你不太需要花钱了,药品和器材回扣会扑面而来,越来越多。
政府部门这几年也在试图提高规陪医生的收入,但是,提高的幅度和规陪医生的期望有很大的距离。这是因为,政府的工资改革,从来就不承认隐性的药品回扣是普遍的,更没有将这2000亿收入,计入目前医生群体的收入。因此,所有工资改革,都是以工资单上那些显性收入为计算基础。既然如此,规陪医生的收入,能提高的幅度就非常有限。
政府的另一个苦衷在于,药品回扣给医生群体带来的隐性收入,并不在自己的支配范围内。也就是说,虽然这2000亿药品回扣最终进入了医生的腰包,但政府部门很难控制,更难以主导分配。政府部门要想给医生群体提高收入,就需要自掏腰包,即便政府承认这2000亿是医生群体的存量收入,他要通过合法途径予以补足,也面临从哪出这部分钱的问题,这是蛮痛苦的一件事。
还需要考虑的因素是,作为公立体制的一部分,中国医学院的学费极其低廉,公立医院的土地、设备投入,都来自于政府,政府在投入了如此多的资源后,不可能不对公立医院的价格进行管制。与此同时,政府也很难在其所有事业单位的工资之外,单独为医生群体制定一套工资体系。事实上,其他事业单位的收入,同样很低,只不过这些部门无法提供市场化服务,所以从业者也看不到那么多唾手可得的利益,所以群体性抱怨没有那么的大。但这并不意味低工资的现实问题就不严重。目前在北京,一个20年工龄的资深法官,每个月只有8000到10000的收入。法官群体其实比医生更惨,医生们至少熬足了年头,还有药品回扣可以期待。但是法官们要是铤而走险收当事人的贿赂,风险要比医生高许多倍。也正因为如此,目前北京市的法官们,都在排着队辞职。而类似法官的群体,并不是个例。如果给医生们大幅提高工资,法官们要不要提呢,警察要不要提呢?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我看来,在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体制依然维持的情况下,整个医生的工资体制,难以做大的调衡。
所以,我认为,规培医生的低收入问题,暂时还只能忍着。
原标题:、王局问答:如何看待住院/规培医师待遇比保姆还便宜的话题?
延伸阅读
人物简介:王志安,1968年4月21日,王志安出生于吉林九台,后生长在陕西。1986年,进入武汉大学化学系,一年后转入政治教育系,毕业后在高校教书。1996年,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攻读中国近代史专业的硕士学位。1998年,进入央视,先后从事过记者、编辑和策划等工作。2009年8月,开始在央视担任专职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