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妹 | 美国医护满足感传说爆棚 护士却在闹罢工
健康界国际妹
儿时种下医疗梦!
美国医学会(AMA)调查发现,29%的医生早在12岁就立志当医生。截止到20岁,73%的人已经确定了当医生的职业理想。很多医生感觉受到“召唤”,从而投身医疗。(AMA)
【头条】
美国医学会的调查还发现,医学生、住院医和执业医生们的工作满意度都很高。这是美国的数据,中国同行怎么看?
美国医学会也没有回避负面提问:
【锋报】
美国医护真的对工作那么满意吗?下面这些护士很可能不这么想。
持续1年的合同谈判无果,美国波士顿塔夫茨医学中心的将近1200名注册护士投票同意,发动1天的罢工。麻省护士协会发布声明称,95%的护士投票支持罢工,同时呼吁医院管理层结束对峙,通过谈判解决“紧急的合同问题”。(麻省护士协会)
同在麻省的伯克希尔医学中心也和护士们因为合同问题僵持不下。医院表示,与护士工会已经进行了19次谈判,仍未达成一致。为此,联邦政府专程派人赶往该院,进行斡旋。(MasssLive)
护士工会和医院主要在薪资、医保、养老金等领域存在分歧,人手短缺、人员流失严重也是谈判的重点。
不止护士们为钱发愁,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经费也要“腰斩”。特朗普政府计划在2017年对NIH削减12亿美元的财政支持。
不过,NIH已经交出了2016年的拨款答卷。生物医药领域拨款总额前五的机构排名如下:
美国处处缺钱,英国何尝不是如此。
受到预算限制,英国NHS未来将调配资源,重视急诊和癌症治疗。另一方面,多项常规外科手术的等候时间将会延长。英国官方表示,这是“权衡”的结果。(每日电讯报)
推迟手术真的好吗?闹出人命怎么办,况且已经有先例了。
英国多位资深外科医生呼吁,紧急手术如果推迟,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此前,一位20个月大的患儿Kayden Bankroft需要紧急手术治疗,手术却被屡次推迟。最终,患儿不幸在皇家曼彻斯特儿童医院去世。
对此,外科医生Basem Khalil说:“我们就是担心,在管理层负责起来,做出正确的改变之前,还有多少个孩子要死去。”(BBC)
Kayden Bankroft
【大嘴】
“特朗普”医改日前兵败如山倒,给医疗领域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医疗机构持续观望。
Carilion Clinic首席执行官Nacy Howell表示,“特朗普医改”的失利给美国医疗界带来不确定性,让医院身处不利局面。她说:“在我们这一行,可预见性就是稳定性。如果无法预测未来走向和收入来源,就会让人身处不确定性之中。”(罗阿诺克时报)
谈到未来方向,美国精神科医生一点都不乐观。
调查发现,从2003年到2013年,美国精神科医生人数下降10%,平均年龄从40多岁增加到50多岁。美国77%的县区匮乏精神科医疗服务,55%的县区根本没有精神科医生。长此以往,到2025年,美国精神科患者需求将比医疗供给多出25%。
以上数据出自全国委员会医学主任协会(NCMDI)发布的报告《精神科短缺:原因及对策》。(NCMDI)
前文说道,美国医学会调查发现,行政负担是医生们的头号敌人。对此,美国内科医师协会(ACP)近日刊文,呼吁减轻医生的行政负担。
ACP主席Nitin Damle表示,受到规定、保险要求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医生的行政负担越来越重。这些任务占用医护人员的时间,分散其注意力,使之无法专心从事临床工作,照顾病人和改善医疗行动均受影响。(内科学年鉴)
医护团队是医疗的根本,需要持续关注。而医疗队伍当中可能会有害群之马……
法国一名45岁的麻醉科医生涉嫌给7位患者下毒,导致其中2人死亡。这名医生目前正在接受法庭审判。(BBC)
被告医生涉嫌曾在上图诊所中给患者下毒
说到审判,下面这个县政府其实挺险的,搞不好就得上法庭了。
美国一个县政府错把至少1200名患者的保密资料发给两家新闻机构。其中一家媒体报道此事,但没有公开患者资料。县政府表示已经联系了两家媒体,患者信息没有流失。这个县名叫Mecklenburg,位于北卡罗莱纳州。(WSOC-TV)
医疗机构日益关注数据安全。IBM发布报告,似有好消息。
报告称,2015年,网络袭击导致医疗机构损失了将近1亿份记录,但仍比上年减损88%。报告还说,2016年,黑客袭击导致全行业损失的信息数量从6亿份暴涨到40亿份。(IBM)
【新招】
面对政策变化、拨款浮动、以及网络安全等重大问题,医疗机构的领袖们应该怎么做?
医疗机构领导力的5大要素——美国恩格尔伍德医院和医疗中心首席执行官Warren Geller:
1. 持续关注患者;2. 传达消息要清晰、可靠、简单;3. 兼听则明;4. 灵活变通;5. 持续关怀;(福布斯)
持续关怀说得好,保障健康要从预防诊断开始。先从基本的午睡说起吧。
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研究发现,午睡的时间长短和的愉悦程度有关。
这一发现即将在下周举行的爱丁堡国际科学节上发布。(每日电讯报)
睡觉显然能预防疾病,预防不成,就要诊断。英国日前发明了一款诊断新招。
英国爱丁堡大学开发出一种光导纤维管,能在60秒内确认肺部是否有细菌感染,是否需要后续药物治疗。科学家希望,以此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BBC)
检测结束,就到治疗了。已经生病的患者,还是尽量别抽烟了……
牛津大学学者研究发现,同为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放疗期间,烟民罹患肺癌的概率显著高于不吸烟的患者。有学者说:“对老烟民来说,放疗的绝对风险甚至可能超过收益。”(临床肿瘤学杂志)
抽烟不光害己,还祸害下一代。
日本厚生劳动省近日发布官方报告称,父母如果是烟民,其抚养长大的孩子到13岁时,肥胖概率比在无烟家庭长大的孩子高出2%到3%。(日本时报)
现今烟花三月,春光正好,却也正是感冒的多发季节;而小小的感冒也要“虐狗”……
休斯敦大学学者研究发现,孤独的人感冒之后,更容易出现流鼻涕、打喷嚏、咽喉痛等症状。(健康心理学杂志)
真的感冒了,也别怕,维生素C也许能帮忙!
赫尔辛基大学学者研究发现,得了流行性感冒之后,大量摄入摄入维生素C能有效缩短症状的持续时间,尽快恢复健康。(Nutrients)
【妹读】
外国的医护人员对工作究竟满意还是不满意呢?
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话题刚刚火了一下,美国10个大型医疗机构的领袖联名刊文,呼吁采取行动缓解职业倦怠。
领袖们话音未落,麻省的护士们就坐不住了,纷纷投票,要搞罢工,为的是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薪资待遇。
然而就在此时,美国医学会逆流而上,拿着数据说,美国医生队伍的职业满足感几乎“爆棚”……
今天的读报就到这里,国际妹祝您有一个愉快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