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 他们感动了中国 荣耀属于天下医者
健康界张娟(整理)
2月8日晚,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梁益建和临汾红丝带学校校长郭小平两位医者被评为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他们医者仁心的故事令人泪目。
其实,在这个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舞台上,从来不乏医者的身影,而这份被世人肯定的荣耀,属于天下医者。
2016年
梁益建:医者仁心撑起上千患者的脊梁
【颁奖词】自谦小医生却站上医学的巅峰,四处奔走募集善良,打开那些被折叠的人生,你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郭小平:不当院长当校长 呵护艾滋患儿心灵
【颁奖词】瘦弱的孩子需要关爱,这间病房改成的教室是温暖的避难所。你用十二年艰辛,呵护孩子,也融化人心。郭校长,你是风雨中张开羽翼的强者。
2015年
屠呦呦: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 春草鹿呦呦
【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4年
肖卿福:对麻风病人不离不弃守望麻风村数十年
【颁奖词】偏见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庄围困。他来的时候,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像一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顽强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驱赶绝望。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他让阳光重新照进村庄。
2014年——特别致敬奖
援非医疗队:扛起大国担当 抗击埃博拉病毒
【颁奖词】在最危难的时刻,中国医生和非洲人民站在一起,患难与共、风雨同舟。这是中非友谊的真情体现。在埃博拉疫情中,世界看到了中国医生的使命,也看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2013年
胡佩兰: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
【颁奖词】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2012年
周月华 艾起:最美乡村医生
【颁奖词】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慢慢地升起。
2011年
吴孟超院士: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
【颁奖词】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2010年
王万青:高原行医43年 被称为草原曼巴(好医生)
【颁奖词】只身打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四十载似水流年,磨不去他理想的忠诚。春风今又绿草原,曼巴的故事还会有更年轻的版本。
2007年
陈晓兰: 医疗器械行业打假人士
【颁奖词】虽千万人,吾往矣!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医生,治疗疾病,也让这个行业更纯洁。
2006年
华益慰: 好军医 不拿一分钱 不出一个错
【颁奖词】一辈子作一件事:就是对得起病人。爱人,知人,医乃仁术。
2005年
李春燕: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
【颁奖词】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不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
2004年
桂希恩:用良知揭开真相 为艾滋病患者奉献一腔热情
【颁奖词】他清贫而充实,温和而坚定。仁者的责任让他知难而上。他让温暖传递,他让爱心汇聚,直到更多人向弱者张开双臂,直到角落里的人们看到春天。他不惧怕死亡,因为他对生命有更博大的爱。
2003年
高耀洁: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
【颁奖词】这是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但她在实现“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的人生理想的道路上却迈着坚定的脚步。她以渊博的知识、理性的思考驱散着人们的偏见和恐惧,她以母亲的慈爱、无私的热情温暖着弱者的无助冰冷。她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推动着人类防治艾滋病这项繁重的工程,她把生命中所有的能量化为一缕缕的阳光,希望能照进艾滋病患者的心间,照亮他们的未来。
钟南山:面对非典 以无畏感动中国
【颁奖词】“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他冷静、无畏,他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他说:‘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人生准则和职业操守。他以令人景仰的学术勇气、高尚的医德和深入的科学探索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
还记得当年的这些感动你的医者吗?欢迎留言分享你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