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王磊升任阿斯利康亚太区执行副总裁

ProHR

在经过长达几个月的慎重考量,阿斯利康终于正式宣布,现任阿斯利康中国区总裁王磊(Leon Wang),将升任阿斯利康亚太区执行副总裁,成为全球管理委员会成员,直接向全球CEO汇报。这将是中国本土管理人才第一次进入大型跨国医药企业的最高管理层。

王磊于2013年加入阿斯利康,在加入阿斯利康之前,王磊在罗氏制药渡过了将近20年的职业生涯起步和成长期。在阿斯利康的三年多时间里,王磊成功开拓新型业务模式,拓展了传统药物的新市场,帮助阿斯利康实现了中国业务大幅增长,让阿斯利康稳坐中国区外企制药行业第二的宝座。王磊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并取得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学位。

这个任命凸显了现在外企医药行业高管人才的几个发展趋势:

第一、国际企业本土化

来自英国的阿斯利康,在中国找到了最有效的发展模式。阿斯利康在中国市场外企制药行业排名前二(并正在不断缩小和第一位辉瑞制药的差距),但是在全球市场上,阿斯利康却在10名开外。除去北美,欧洲和日本,中国业绩占到阿斯利康全球业绩的50%以上。以中国为重的发展策略保证了阿斯利康过去的良好态势。和AZ相似的跨国企业还有很多,中国的市场潜力和人才潜力让外企把未来的发展中心放在中国。

和5年前相比,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医疗公司总经理(包括医药和医疗器械)本土化率越来越高,主要是因为中国市场的快速多变和复杂程度是大部分外籍总经理无法快速理解和应对的,目前中国排名前三的跨国药企的总经理都是中国人就是很好的佐证:辉瑞(吴晓滨),阿斯利康(王磊)和拜耳(江维)。

第二、中国人才国际化

这个任命之后,王磊将成为跨国医药企业中职位最高的本土领导人,除了在罗氏任职时外派过总部两年以外,王磊没有更多的海外背景,可谓土生土长的中国领导。多年来,医药企业为了寻求成功的中国策略,派遣了无数外国经理人来中国开荒。但随着中国本土人才的日渐成熟,外派高管和本土人才的差距逐渐缩小;加上中国市场的特异性,本土职业经理人优势日渐凸显,中国人才也走进了国际视野。相信未来的跨国企业中,会有更多的本土人才担任要职。

中国人才地国际化只是刚刚起步。因为沟通方式和文化差异,过去本土人才很少能做到跨国公司总部高管。但随着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越来越高,跨国公司有在总部任命中国人才为高管的必要性,大量的机会将会出现,就看中国高管能否及时准备好自己。

第三、创新是跨国企业未来在中国发展的支点

VUCA环境让越来越多的组织意识到,创新是企业现阶段最重要的组织能力。对于医药企业来说,产品创新是长远发展的核心,而商业模式和管理创新,是在企业蝶变的催化剂。非医非药背景出身的王磊,正是因为在中国市场上大胆的创新商业思维,赢得了他在国际舞台上的席位。单纯依靠广覆盖的人海战术对跨国药企来说,已经一去不复返。企业在寻求的,是业务创新的机会,和能引领创新的人才。

阿斯利康是一家由瑞典阿斯特拉公司(Astra AB)和英国捷利康公司(Zeneca Group PLC)于1合并而成的大型英瑞合资制药企业。公司集团总部位于英国的伦敦,全球有61,500多名员工。阿斯利康于1993年进入中国,在全国拥有超过11,000名员工,2015年在华销售额达26亿美元。公司在华投资超过6.5亿美元。在中国,阿斯利康的业务重点主要集中在中国患者最需要的治疗领域,包括心血管、代谢性疾病、肿瘤、呼吸、消化和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