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台湾急诊护士工作站哪家强?

医管通翁孝悌

2012年,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纪录片《亚洲新视野:台湾医疗奇迹》介绍:台湾医疗技术在国际间早已享有盛名,全球前200 大医院中,台湾就占了14 家,仅次于美国及德国,排名全球第3,也是亚洲第1。

同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 在评估《世界健康排行榜》时,综合各项指针,将台湾列为世界第2 名,仅次于瑞典。200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曼(Paul Krugman) 曾撰写题为《骄傲、偏见、保险》的文章,要求美国政府虚心向台湾学习全民健保的经验,盛赞台湾全民健保堪称世界典范。

台湾的医疗技术水平高,来自于高水平的医生,这些医生是来自全台湾顶尖的学生在高考分数最前面,且再过滤掉后才能进入医学系就读。医保制度好,造就了无数的小诊所。但这小诊所跟国内各省的小诊所完全不同,台湾的小诊所开业医生是在所谓的医学中心(国内称三甲医院)或是区域教学医院(国内称三甲或三乙医院)担任到主治医生(含主任)后,凭借着医术的高超,离开医院后自己出来开业,患者人数不输于其在医学中心的人数。不像国内这边小诊所患者人数少的可怜,民众不相信其医术,好的医生流向大型三甲医院,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也因为如此,台湾的大型医院除了要与同级医院竞争外,更要与外面的开业诊所互相竞争,再加上医保的严格控管给付制度,不合理开立用药与不合理施作检验检查会被医保局的专业审查制度严格把关,这些专业审查委员本身具备医生资格,站在”专业审专业”的角度,如认为是不需要的开药或是不需要的检查,先请医院提出申复后,进行裁定,不通过就会进行核删与扣款,让各医院无不利用信息化建设,帮助医院在经营管理上,获取最大的利益,又保护了患者安全与避免医闹纠纷。

在台湾小至诊所,大至三甲医院,都在比谁的信息化建设程度做的最好,因为信息化建设做的好,就是帮医院把关、关注病人安全、与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台湾大型医院信息系统,都是医院信息科自己开发维护,跟国内这边医院信息科不具备系统开发与维护能力大不相同,有的医院信息科只是一个窗口而已,凡事依靠信息系统厂商,也就导致被信息系统厂商绑着,领导要求的事情无法做到“及时性、连续性与效率性”,一切必须要签合同,钱先谈好才做事,因此台湾现在医疗信息系统厂商几乎都倒的差不多了,原因是厂商无法应付医院不断提出的需求与不断地一改再改功能,但这些修改的部份院方与厂商的认知无法达成一致,院方认为都包含在合同的定义范围内,厂商认为要额外收费,医院要的是”医疗品质抓的住,运营管理掌握住,医保法律罩的住”凡事要求效率。笔者相信,国内也是慢慢会走向这方向,只是所花时间长短而已,因为医院领导逐渐无法忍受凡事都要等上好几个月才能完成系统功能需求的改造,在现在国家进行公立医院改革的现况下,公立医院院长也是要呈现运营绩效的一员。在今年某三甲等级医院评审中,委员就问信息科科长一问题,医院信息化软件自我开发比率为多少? 可见国内医院信息科未来的角色绝非只是窗口的角色而已。

本文首先对急诊护士工作站系统模块进行讲解分析。首先在系统的导入与实施的前期工作,必须要了解医院的业务流程,与当地的民众就医习惯、就医习性、临床人员(医生与护士、医技、药师)的作业流程、最重要的是国家法令的规定,法律为最高的指导原则,不能触犯与抵触。

台湾与大陆急诊就医业务流程,最大的不同点是,台湾急诊绝大部份都是真正急重症的患者(台湾采用的是差别付费,直接未经分级诊疗转诊的付费较高),当然遇到假日门诊未看诊就另当别论,否则一般时间,去急诊看,都是急性外科创伤患者、急性外科非创伤患者、急性内科、急性儿科等患者;但国内的急诊就医情况刚好相反,绝大多数是一般性患者也就是门诊可以看的症状,真正急重症的患者反而占了少数,以急诊检伤分类来说,在台湾检伤4级的患者比率相对很少,但在国内检伤4级的患者占了大多数。这也导致了急诊科医生每天筋疲力尽忙的要死,但重要的医疗资源却被稀释掉。

在等级医院评审2.3.2.1核心条款”加强急诊检诊、分诊,落实首诊负责制,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有明确规定,进入急诊患者,必须要依据病情严重度加以区分检伤级数,病情严重度高的患者优先得到及时的照护。因此在台湾的急诊系统模块,急诊医生工作站与急诊护士工作站信息互相流通,急诊医生看的到患者先由护士依据其专业性进行初步判定后,作为急诊医生看诊的先后叫号顺序。

但或许有医院伙伴会问,”护士不一定会判断正确”,这句话是对的,但等级医院评审条文4.8.1有明确要求” 合理配置急诊资源,人力配备经过专业培训、胜任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因此担任急诊护士的能力是必须要经过筛选的,且急诊医生是最后决定可以修改检伤级数的仲裁者角色,急诊医生工作站可以进行修改级数。

在大多数的县级医院,可能还未有急诊护士工作站,也并不知道急诊护士工作站是要干啥?或许县级医院急诊患者数不多,不需要搞个系统,但大家要知道病患意识越来越抬头的今天,多一点以病人安全为主要目标,就少一点医闹纠纷的风险;急诊就是住院的一个缩小版,风险度高,患者有留观72小时的情况,不像门诊当天看病、拿药、回家。

那急诊护士工作站系统模块到底包含啥呢?

急诊护士工作站精细化功能应包含下列部份:

1. 急诊检伤分类

依据护士专业针对患者病情,依据身体疼痛系统别选定对应的大分类、选定大分类后产生对应的主诉,选定主诉最后列出所有的判断依据检伤级数

2.急诊检伤分类评估

依据相关外表、皮肤、行动能力、到院方式等进行评估

3. 急诊检伤护理评估

依据身体是否放置相关管路、疼痛分数、疼痛部位进行评估

4. 急诊护士用药核对

依据医生开立药物进行给药核对

5. 查询医生开立医嘱、病历、诊断

查询医生开立的所有医嘱、病历、诊断等

6. 急诊护理记录

进行抢救患者的护理记录

7.生命体征录入

每20分钟至30分钟自动弹窗进行TPR录入

8.查询住院病床清单

让护士可以随时掌握病床占床情况,以便及时收治住院

9. 不良事件上报功能

针对不良事件案例,随时进行上报质控部门

10.急诊手环打印

重新或是补打印手环

11.会诊资料查询

查看会诊医生回复情况,让照护有连续性

12. 输血反应录入

急诊患者如果输血后有不良反应,可以及时在急诊护士工作站输入,免除开立另外一个系统模块

13.病历打印

打印出急诊病历,可黏贴于患者病历本上

由上述的急诊护士工作站功能说明,可以发现这些功能已经朝向做的更细的方向发展,以及系统间的数据流向更加密切,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且数据进行共享,如护士执行的检伤分类与评估做完后数据流向急诊医生工作站,医生制作的病程记录可以让急诊护士工作站获取,所以目前在谈的都是集成的理念,数据集成供临床人员共享,避免照护病人有任何可能的疏忽,这就是以病人安全为照护中心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