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成就感和丰厚薪资之间 医生会作何选择?
健康界梁雯卓(编译)
“当金钱被用来衡量所有事物,它就成为了一切事物的考量标准。”在纽约时报评论文章中,百瑞·施瓦兹(Barry Schwartz)如是说。
在文章中,施瓦兹论述了与“雇员工作动因和满意度”相关的重要问题。他质疑了由哲学家、经济学家亚当·史密斯提出的“人天生有惰性和自利性,只有薪水才是使其承担工作职责的最终驱使力”。
施瓦兹注意到,律师和医生往往会为了工作的意义而放弃高薪酬职位。就算是医院门卫,他也表示自己在工作上获得的成就感并不是出于升职加薪,而是能够有机会与病人、家属互动并让他们获得安慰。因此,施瓦兹认为:工作的意义才是决定职业满意度与投入度的关键,而非薪水或者效率。
若以此来推论的话,那么医生这个饱含意义与挑战的职业,应该是世界上最能使人获得成就感和全情投入的工种之一。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最近的医生工作投入度研究发现,影响医生工作热情最主要的因素是工作自主性、决策制定权和专业认可,而非收入。
补偿金、福利、报销款,以及其他经济上的条目是保障医疗集团顺利运营以及为病人就诊、手术劳心劳力的基础。不断增长的就诊压力、盈利目标、循证医疗护理需求,都会造成像施瓦兹所提到的“惯例化和过于强调薪资”情况,“从而导致医护工作上的质量下降”。因此,我们更需要强调工作投入度、病人体验,和工作成就感。
但临床医生人手不足、就诊紧张、运营成本高昂的压力依然存在并有待解决。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在满足医护工作者更自主、灵活、有意义地工作的同时,寻求平衡各方之法?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方案,应当是围绕整个运营系统的价值取向,同时能带动个人化的需求。
如果加薪是唯一的调节手段,同时又想要摆脱单调乏味的机械工作状态,那么扩充团队、多样化医疗组结构、授予更多自主权力就必须被纳入考虑范围。或许,医疗标准化协议能为外科诊所过滤掉一些复杂需求的病人,从而避免惯例化问诊的形成。
坦白的讲,目前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十分清晰的答案,但这并不代表没有价值。我们应该广邀医护工作者加入到之后的新模型设计中,贡献他们的创造力和问题处理能力。对医生工作表现最有力的衡量标准就是病人的康复效果,这其中既融入了他们的个人专业素养,包含了医疗团队的鼎力支持。
我们不可能完全不考虑医护职工的财务、物质需求,并且正着手重新设计就诊、手术模型来帮助他们开展医疗工作。在此过程中,施瓦兹提醒道,个人的工作表现因素需要被纳入解决方案中进行综合考量。
原文来源:Advisory Board
原文标题:Meaning vs. money: Our response to the NYT on employee satisf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