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事故频发 医院应如何应对

健康界梁雯卓(整理)

昨日(11月5日)中午13:30左右,太原市建设北路府东街口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突发大火。@太原消防官方微博15:41发布消息,称当时明火已扑灭,未发现人员伤亡,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近几年来,我国医院的群死群伤火灾事故频发,健康界进行了搜集和整理。

2016年2月29日下午14:30左右,上海长征医院30楼营养科食堂着火,无人员伤亡,不涉及患者转移。

2016年2月7日除夕夜,山西省临汾市第二人民医院(临汾卫校附属医院)住院楼发生火灾,经消防官兵现场扑救,住院部42名患者安全转移。

2015年5月25日20时,河南省鲁山县一老年康复中心发生火灾。据河南省安监局官网消息,截至26日凌晨3时,抢险人员共搜救出41人,其中35人死亡、 6人受伤,伤者已送医院救治。

2015年2月14日晚上,徐州市中心医院医技病房大楼发生火灾,数以百计的病号惊慌失措,逃出病房。

2014年3月16日凌晨,黄石市二医院住院部发生火灾,着火楼层为住院部1楼服务大厅,过火面积约200平方米,火灾救援现场发现4人死亡。

2012年3月9日上午8时40分许,上海同仁医院9楼楼顶发生大火。发生火灾的是医院顶楼平台的彩钢板临时用房,过火面积达150平方米,无人员伤亡。

2011年8月24日晚10时,上海宝钢医院手术室突发火灾,一名正接受截肢手术的全身麻醉病人身亡。医院方面称,事发时手术室内至少有6名医护人员在场,发现隔壁房间起火后撤离。

2005年12月15日16时30分,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配电室因供电电缆短路引燃可燃物起火,过火面积达5714平方米,火灾造成39名患者死亡,182名患者受伤住院治疗,火灾直接损失821万元。

2003年11月8日1时30分,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民医院住院部病房因电气线路短路发生火灾,造成7名住院治疗患者死亡,过火面积495平方米,直接财产损失40万元。

医院火灾隐患背后

由于病人集中,医院属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并且,其人流量大,设备集中,压力容器、化学试剂、被褥纸张等易燃易爆物品多,建筑密集,通道相联,弱势群体(病人)居多,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那么,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火,医院该怎么办,如何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呢?

医院发生火灾隐患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防盗,忽视畅通;2.重视易燃物控制,忽视易燃物管理;3.重视设备购置,忽视线路更新;4.重视消防设施,忽视技能培训;5.重视防明火,忽视控高温。

应对火灾五步骤(RACEE)

救援(Rescue):组织患者及其他来访者及时离开火灾现场;对于不能行走的患者,应采用抬、背、抱等方式转移。

报警(Alarm):利用就近电话或消防手报按钮,迅速向消防控制中心或119台报警,报警时讲清单位、楼层/部门、起火部位、火势大小、燃烧物质和报警人姓名,并通知临近部门关上门窗、熟悉灭火计划和随时准备接收患者;与此同时,即刻向保安部、医院办公室、分管副院长汇报,并派人在路口接应或引导消防车进入火场。

限制(Confine):关上门窗,防止火势蔓延。

灭火(Extinguish):如果火势不大,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疏散(Evacuate):如果火势太猛,按疏散计划,及时让患者和其他人员撤离现场。

美国经验:只有你能预防手术火灾

温度、燃料、氧气是燃烧的三要素,也称为火灾三角。火灾的发生,这三个要素必不可少。在FDA、ECRI和JACHO几乎所有研究案例中,都有因激活火灾三角的任一因素而发生火灾。ECRI最近的案例分析报告表明:最常见的火源是高频电刀(68%)和激光(13%);最常见的起火位置是病人气道(34%)、头或脸部(28%)、患者其他体内或体外部位(38%)。在74%的案例中发现富含氧气的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美国急救研究所(ECRI)在总结25年来关于手术火灾,提出预防性建议并形成了出版物。在预防手术火灾的宣传海报中,至理名言是“Only You Can Prevent Surgical Fires(只有你能预防手术火灾)”。这些建议包括:

·医务人员需要对在面部手术中的开放氧疗系统使用100%的氧气提出质疑,通常的原则是,在开放的氧疗系统给空气或者30%以下的氧气(根据患者的情况来选择)。

·在所有易燃物如消毒剂完全干燥之后,再给病人铺消毒巾。

·在口咽部手术中,在使用没有cuff的气管导管时,可通过浸湿的、纱布和脱脂棉最大程度减少氧气泄漏到咽喉部。

·在使用高频电刀或激光进行手术中:当不使用高频电刀时,将高频电刀的电极放在绝缘配套中或者放在远离病人的位置;不使用激光时,将激光调至待机状态。

(注:以上信息系健康界根据公开渠道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