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莱士药企龙头恐难保 大股东海外忙并购
健康界漆昌乐
上海莱士日前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收购100%股权的英国血液制品公司BPL资产及相关业务,未来将择机注入上市公司。作为我国血液制品龙头企业,上海莱士近两年通过自建浆站内生增长和外延并购横向拓展,发展迅猛。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A股医药板块市值千亿的药企除了上海莱士(生物制药)外,还有紧追不舍的恒瑞医药(化学制药),且后者与一路领先的上海莱士1122亿(9月6日收盘数据)市值仅相差约85亿。上海莱士A股药企龙头交椅能否坐稳,有待进一步观察。
挥师海外并购
今年5月,上海莱士控股股东科瑞天诚和莱士中国与嘉实先锋(香港)投资有限公司、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旗下投资平台、中国信达(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投资机构合资设立香港公司天诚国际投资,天诚国际投资与贝恩资本及英国卫生部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以全现金方式收购其持有的英国血液制品公司BPL之母公司Naga UK Topco Limited100%股权,按照零负债零现金口径对应收购金额105900万欧元。该交易于2016年8月完成股权交割。
针对市场普遍关心的BPL资产处置问题,上海莱士在2016半年报中明确,未来将把BPL100%股权择机注入上市公司。光大证券分析师指出,两大控股股东全资收购BPL,未来如果进行资产注入,上海莱士与BPL将实现双赢。
据悉,BPL是一家全球性全产业链的血液制品公司,位居全球前十大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之列。其前身为英国卫生部旗下的国家级血液制品研究机构,研发积淀深厚,产品种类齐全。2015年10月其研发的Coagadex(凝血因子X)获得美国FDA批准,是全球首个获批的治疗罕见出血性疾病——遗传性凝血因子X缺陷症的药物。
自2013年被贝恩资本私有化之后,BPL通过调整管理架构,整合血浆和制品业务,引入世界级的专业管理团队,具备了加速发展的基础。
目前,BPL在美国拥有34家浆站,2015年采浆量为1899吨,居全球第五,是全球最大的第三方血浆供应商;同时在英国伦敦拥有1家血液制品生产工厂,现有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三大类产品,共计13个品种、22个规格的血液制品,产品已在全球48个国家或地区注册,在44个国家销售。截至2015年12月31日,BPL公司总资产3.36亿英镑,净资产1.96亿英镑,2015年度销售收入2.51亿英镑。
并购完成后,上海莱士的综合竞争力也将会显著提升。一方面,将会满足国内巨大的供需缺口。目前国内血浆量供需缺口超过6000吨,其中白蛋白的60%仍依赖进口;另一方面,血浆利用效率将会得到显著提高。当前国外的血制品企业由于提取工艺技术运用较成熟,提取的组分和产品更多,血浆综合利用效率远高于国内企业;除此之外,对BPL的并购,将有力的补强莱士研发和产品梯队。
谋求全球市场
近年来,全球血液制品行业保持稳定增长。据统计,2008年至2014年,全球血液制品行业年销售复合增长率约9%,其中北美和欧洲为全球主要销售市场,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46%和28%左右。随着新的适应症的获批和诊治率的提高,PPTA(国际血浆蛋白治疗协会)预计未来全球血液制品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不过,受制于血浆原料供应紧张,血液制品在中国处于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根据相关统计,2015年国内采浆量约5800吨,而实际需求量约为12000吨,2015年进口的人血白蛋白占比已接近60%。
基于国内市场对血液制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国联证券分析师预测,量价齐升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预计行业增速将保持在25%以上。
依据上海莱士公告,目前其采浆量接近900吨,而BPL公司2015年采浆量接近1900吨,未来资产注入之后,将成为采浆量在2800吨左右的国际血制品巨头,共同利用产品、销售渠道、资本实力之间的协同性,获得快速发展和业绩的大幅提升。
有分析认为,BPL作为全球采浆量第五的全球性全产业链公司,具有产品线多、采浆量大的优势;上海莱士作为国内血制品行业龙头,拥有完善的国内销售渠道、较强的品牌溢价能力。如果双方进行合并,上海莱士将借助BPL技术研发合作,产品线将得到延伸,同时借助BPL的国际销售渠道迅速打开国际市场;BPL将能借助上海莱士的资本力量,改造生产线,提高生产能力,同时其血浆制品(主要为白蛋白)也可以迅速进入国内市场,血浆利用效率将进行提升。
药企龙头交椅恐难保
上市公司2016半年报披露陆续收官,医药板块各细分行业增速差距立现。但血制品行业却“一枝独秀”,多家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速都达30%以上。有研究机构乐观认为,血制品行业正步入将持续两三年的“黄金期”。
在血制品上市公司板块中,上海莱士、天坛生物、博雅生物、华兰生物、ST生化等几家公司是行业代表。从半年报来看,多数公司表现不俗。如华兰生物、博晖创新上半年创下了逾30%的业绩增幅;博雅生物的业绩增幅则近50%,天坛生物增速最高,业绩同比大增76.52%。龙头企业上海莱士虽然净利润增速是-20%左右,但造成业绩下滑的主因是其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遭遇公允价值变动,投资收益下降60.7%。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上海莱士血制品主业的实际利润增幅高达55.99%。
上海莱士2016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10.39亿,同比增长27.19%;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6.49亿,同比下降22.01%。扣非后净利润4.25亿,同比大增55.99%。
从细分业务来看,上海莱士白蛋白、静丙及其他血液制品营收分别为3.86亿元、3.15亿元、3.1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54%、18.45%和83.65%。其中血液制品综合毛利率达到65.01%,较上年同期提高了3.17个百分点。
目前,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郑州莱士和同路生物)拥有单采血浆站33家(含本公司已获批3家、在建2家;同路生物在建1家),采浆范围涵盖广西、湖南、海南、陕西、安徽、广东、内蒙、浙江、湖北、江西10个省(自治区)。产品方面,覆盖白蛋白类、免疫球蛋白类及凝血因子三大类6个组分11个产品,吨浆利润率业内领先,是国内同行业中凝血因子类产品种类最为齐全的生产企业之一。
上海莱士方面公开表示,将继续围绕“内生式增长为根基,外延式并购为跨越”的既定战略,利用公司积累的并购整合经验、丰富的外延并购资源及较强的并购重组执行力,全面推动全球性外延并购发展战略,产业经营和资本运营双轮驱动,规模增长与价值增长并重,向着世界级血液制品龙头的目标扎实迈进。
与此同时,不妨关注一下市值位列前三的药企财务情况。截至2016年6月30日,上海莱士、恒瑞医药和康美药业的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03862.25万元、527911.13万元、1120349.88万元;净利润分别为64854.46万元、131432.2万元、176603.06万元。
从目前A股药企行情来看,市值超过千亿的除了上海莱士外还有恒瑞医药,且二者竞争势头明显。上海莱士能否一直坐稳A股药企龙头交椅亦有待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