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鱼拔罐打脸国人 中医药国内遇阻国外火
健康界张亮
中医又在奥运会上露脸了!
8月8日,2016年里约奥运会游泳项目第二比赛日。第5次参加奥运会的菲尔普斯,拿到了个人的第19枚奥运会金牌。但菲尔普斯远没有他的菲鱼拔罐印记抢镜,据外媒此前报道,菲鱼喜欢的疗伤方式,居然是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拔火罐。
菲鱼满身的火罐印再次激起国人对中医的神往。然而,这件事情本身能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也说明中医药在国内的身份非常尴尬。一方面中医药产业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正在一步步扩大市场规模;另一方面中医药在面对西医药界,以及诸如方舟子等学术界的不断否定下,受到的阻力也越来越大。再加上国内本身也有一些江湖游医,以及所谓的中医世家的蒙骗事件屡被曝光,一定程度上位中医药文化及产业的复兴蒙上了阴影。
不过,西方人在对待中医药这个充满争议的事物上,远比中国人务实。一方面,西方媒体持续保持着对中医药的高度打压,另一方面西方企业不断在研究中药的治病机理,甚至或明或暗地在中国收购中药企业或者中药配方。
中医海外有多火?
菲尔普斯所在的美国,中医行医早已有法律保障,只不过在美国中医等同于针灸学。因此在美国针灸师就等同于中医。
以首个州份立法监管针灸学的加州为例,跟据《商业和专业条例(Business and Professions Code)》第4937条,“针灸师”是指为改善、保持和复原健康,而提供针疗、电力针疗、中式按摩、穴位按摩、灸疗、拔罐、呼吸技巧疗法、运动疗法、热疗、冷疗、磁力疗法、营养学疗法、饮食疗养、草药疗法、植物疗法、动物疗法、矿物疗法、膳食补充疗法等治疗的专业人员。美国目前有大约三万多名执照针灸师(部份州份称为针灸医师或东方医学医师),五千多名西医师另外获得应用针灸执照。
不仅如此,中医在海外其他国家也得到了大力发展,由甘肃省推动在海外成立岐黄中医学院的项目,已经在中亚和欧洲国家得到了良好的推广。
今年2月份,甘肃省与匈牙利联合创办的岐黄中医学院正式挂牌,这是甘肃在海外创办的第8个岐黄中医学院。2013年以来,甘肃已在乌克兰、吉尔吉斯、马达加斯加、俄罗斯、法国、摩尔多瓦、新西兰等国家建立了岐黄中医学院,为当地培养了200多名中医人员。此次甘肃省委书记带队或许正是以政府信用做背书推进中医药产业在匈牙利发展。
在岐黄中医学院的推动下,法国自由学院中医研修班今年5月份在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举行开班仪式。由来自法国巴黎的医生、护士、按摩师、药剂师等组成的16名学员在兰州学习中药、针灸、推拿、按摩等中医治疗技术,学期历时三个月。
这一交流促成的成因也是岐黄中医学院推动的结果。2015年10月,甘肃在法国挂牌成立“歧黄中医学院”,致力于中医药在法国的传播推广、教育培训,并为当地民众提供中医药临床医疗服务。
当然,中医药在海外的传播,欧美是最重要的地区,也是发展最难的地区。欧洲国家长期排斥中医药。近年,许多欧洲国家开始允许销售中药制品。有的报道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欧洲有中医师和针灸师12万多人,每年就诊患者超过500万人次,患者除华裔之外还有欧裔,中药的批发销售量每年达1.5亿美元。欧洲还有中医教学机构300多所,每年向各国输送5000多名中医药专业人员。
国外瞄准中药蓝海
中医西进相对容易,但最难出国的还是中药。
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期间,绿色和平组织在包括德国、法国、荷兰、加拿大、美国、意大利、英国在内的七个国家购买了菊花、枸杞、金银花等七种常用中药材样品。在抽检的36个样品中,35个样品被检测出农药残留,其中32个样品检测出3种以上农药残留。另外,接近一半的样品上检测出了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剧毒高毒的农药。26个样品中一项或多项农药残留都超过了欧盟最大残留限量的规定。
这个调查对中药出口起到了非常大的负面作用,英国、法国等欧盟国家一度对中成药的销售关上了大门。绿色和平组织针对中药企业的调查,一度被中药企业视为西方NGO组织针对中药的做空行为。
不过,自2014年以来,欧洲人在接受中医药方面有了相当的进展。这一点从英国即可反映出来。英国政府及社会曾一度对中医药持歧视和限制的态度,后来,随着民众的需要而适当放开,近几年又因中药疗效显著而改为默许甚至重视。
中药的巨大市场,跨国药企巨头不可能对此视而不见。
2014年年底,德国拜耳花了36亿收购云南滇虹药业,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史立臣评价称,这笔收购或意味着真正精通中草药研发的外资药企开始对中药产业动真格儿的了。一旦德国拜耳在中药的研发和营销上完成整体布局,中药企业未来或将直接面临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德国拜耳并非唯一瞄准中药领域的跨国药企,早在2009年,诺华中国非处方药(OTC)部总裁江华在广州高调宣布,未来诺华将为中国市场专门研发中草药,并抛出“绣球”,将有条件并购销售在5亿以上的本土药企。
事实上,中药的外资企业占了很大一部分,除了广为熟悉的礼来、诺华等世界知名医药企业,众多的“洋中药”也摆到了中国消费者的面前。目前世界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超过160亿美元,而我国中药制剂年出口仅在1亿美元左右,只占其中的5%左右。
比起西方跨国企业,中药企业更应该警惕的是来自于日韩的汉方药企业。据2014年的数据统计,如今日本有汉方药厂200多家,处方用汉方药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年销售额高达15亿美元,被日本政府批准适用“国民健康保险制度”的中药大约有148种。目前日本汉方药年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亿日元,在国际市场上的中成药、中药保健品贸易中,由日本生产的占很大份额。
日本最大的汉方药制药企业——津村药业,是我国中成药国际化最大的竞争对手。这家企业在2001年成立上海津村制药有限公司,2005年大规模进行美国 FDA申请,无论是在日本国内市场,还是在美国市场,津村都奠定了极其稳固的市场地位。这家企业汉方药中的草药,大约80%需从我国进口,津村药业已先后在我国建立了70多个GAP药材种植基地。
反观国内中药企业,首先在中药材基地的源头方面,就远不如津村药业的布局。同仁堂十几年前进行了药材种植基地的布局,目前同仁堂在国内拥有8个GAP基地,是我国拥有GAP基地最多的中药企业,但较之于津村药业70多个基地,可谓悬殊。
当然,对于国内中药企业来说,最大的不利因素并非来自于海外药企的竞争,而是来自于国内西医体系下的强大质疑,迄今为止方舟子并没有放弃针对中医药的攻击,国内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术势力在批驳中医药的作用。因此,菲尔普斯的拔罐抢镜或许给中医药国际化打了一个很好的广告,但是国内中医药企业要想在国际上争得一席之地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