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中国医生集团的“两性关系”
健康界刘学贵
目前中国医生集团的数量并没有统一的数据,有媒体统计近30家,也有报道称已达近百家规模。笔者在网上查看了医生集团的相关资料,并于今年6月份专程去深圳博德嘉联医生集团,拜访了林峰教授。通过和林教授面对面的交流,对医生集团目前的处境、发展状况以及前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医生集团在欧美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都是医生自由执业的主流方式,但由于在我国大陆刚刚兴起,相关政策、法规滞后、不配套,各个医生集团的存在形式也不相同。笔者在梳理医生集团的相关资料时,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医生集团的存在形式与我们生活中的男女两性关系有着惊人的相似,通过这种两性关系的表达,可以更通俗、更直观地了解目前中国医生集团的生存状况。
婚姻关系型:
到目前为止,深圳市工商局、市计委共发放了五个医生集团医疗许可证牌照,其中包括全国首家获证的博德嘉联医生集团、冬雷脑科医生集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王幼生教授注册的“深圳华一眼科视光医生集团”。
这五家医生集团是中国到目前为止拿到“结婚证”的合法医生集团,而且取证地均在深圳,这也体现了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与勇气,深圳卫计委堪称敢想敢做的“红娘”。
医生集团从成立到发展的过程,就像婚姻关系一样,需要“人、证、房、钱”。人就是医生,证就是医疗许可证,房是场地,钱则是资本。即便是医生拿到了“结婚证”,没房(场地)也没法成家,无法落地。目前只能是租房(医院内设门诊或科室),暂时先成家,再立业。这也是迫不得已一条路。但我相信,只要名正言顺了,这些医生集团只要辛苦耕耘今后一定会拥有自己的house(医院或门诊部)。此类医生集团的前景笔者尤为看好。
同居关系型:
这种关系大致为了两小类。
第一类:一方是单身(体制外医生集团),另一方存在婚姻关系(公立医院),互为欣赏,眉来眼去,最后发展成情人关系(医生集团与公立医院合作),但这种关系有隐忧,不受法律保护,随时都可能棒打鸳鸯。
第二类:一方单身(体制外医生集团),另一方也是自由身(私立医院),虽然你情我愿,但无奈当地民政系统始终不发给结婚证,好好地有情人只能成为同居关系,很悲哀,很无奈,但这并不妨碍双方日子过得恩爱幸福,但如果两方一旦发生矛盾纠纷,也只能私下解决,很难闹到法院,这是目前绝大多数体制外医生集团的生存形式及尴尬处境。
婚外情关系型:
体制内医生集团,体制内医生和医院是合法夫妻关系(童养媳),但小媳妇天天在深宅大院,衣食无忧,但日子过得平淡如水,有些自认姿色不错(技术水平比较高),不安分的,就红杏出墙,这种形式的医生集团只有两条路,要么离婚,追求自由和幸福,要么被家族(医院或卫计委)收拾,老老实实回家过日子。很难以婚外情的形式长期生存。
通过分析医生集团与两性关系,不是为了茶余饭后的娱乐,而是希望国家的立法部门能重视医生集团的生存困境,加快相关立法工作,把阻碍医生集团发展的不合理的的法规进行调整和清理,让优质医生资源能顺应市场进行配置,让社会和老百姓都能实实在在收益。
(刘学贵,外科副主任医师,中国修复重建外科皮瓣专业委员会委员。1998年离开体制,南下打工。2003年自主创业,做手外科连锁业务。2012年合伙自建成都恒福创伤手足外科医院,2014年参与央企职工医院改制。广州弘康医疗(广东医学百事通)发起人,湖北荆州石油四机医院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