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确姿势让慢医疗和快资本谈一场甜蜜的“恋爱”

健康界李子君

一边是天生喜爱追逐利润的强势资本,一边是投资回报较慢的医疗行业,两者像一对青年男女一样,虽然一见面就能互相吸引,“电光火石”起来,但真要是想要“谈恋爱”,甚至携手“步入婚姻殿堂”,天然的差异让二者结合后的前景显得充满无限未知。

政府、资本、医院管理者,如何看待资本和医疗的“恋爱”?6月3日,健康界医疗投融资峰会在上海召开。作为本次盛会的一场“重头戏”,题为“慢医疗和快资本谈恋爱”的主论坛吸引数百名医疗从业者到场参与。北京市医改办原主任韩晓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院战略研究所所长徐卫国、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邦、中信汕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为、北京嫣然天使儿童医院院长鲍爽,这五位从业者分别从政府、资本和医院角度进行了一场高峰对话。言语的交锋和观点的碰撞让人们仿佛看到,资本和医疗这对“欢喜冤家”合作路径已经越来越清晰。

韩晓芳:医疗投资要“讲理”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在政策层面上都在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业。资本天生逐利,这无可厚非,但是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就要遵守其规律。

医疗投资要“讲理”。一是以人为本、仁心仁术的理念,因为医疗的服务对象是健康和生命,因此进入这个领域,要抱有公益理念;二是理性,医疗投资会上长期项目,也许会有很高的回报,但这要建立在给百姓提供优质、有技术效果的服务基础上,资本要通过好的服务去赚取利润。因此投资医疗,资本要有耐心,讲公益,负责任。

医疗健康产业未来发展有两大趋势:越来越细分,以及越来越融合,医生也必将是变革的主导要素,所以资本要拥有技术和人才,才能构成良好的发展基础。随着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的迅速推开,未来将会允许医生在医院有灵活就业的模式,将来也会有大量平台式的医院出现,因此社会办医会获得大量优质资源。需要注意的是,政府为了保基本、重公益,相应的政策在这方面约束也将更加严格。

徐卫国:资本和医疗“相知相爱”的道路还很长

如果把投资方比作“男孩”,公立医院是“女孩”的话,谈恋爱时,“男孩”不仅要疯狂,也要把“女孩”的工作做细。现在只是相遇,“相知相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困难很多,但前途十分光明。

社会资本涌入,分级诊疗推广,医生多点执业落地,这些都深刻改变了病人诊疗流程、医院管理模式和全国医疗格局。我对投资者的建议是:首先,投资者要有战略的眼光、平衡的心态和社会良知,不要急功近利;其次,要准确认识到公立医院性质,资本可以用各种形式去探索不同的合作形式。我希望公立医院在特需服务中要逐步让渡,在PPP混合制合作中去探索推出途径和机制。但国有资本如何退出,并没有路径可寻。

陈邦:用合适的资本发展医疗

如何善用资本发展医疗需要智慧,而选择合适的资本是最重要的。在未来,医疗会利用资本在创新上做很多工作。今后会有更多资本与医疗机构进行合作,其实两者的关系也是可以平衡的。放眼未来,平台型医院的兴起和社会资本进军兴建基层医疗,这两者中都蕴含着商机。

王为:资本逐利,公立医院就不逐利吗?

十年前中国曾掀起一股资本进入医疗行业的热潮,当时有一批公立医院进行了改制,十年过去了,最近又吹起了一股公立医院改制的“春风”,可以看到的是,大部分资本参与的公立医院改制都比较成功,带来的结果是相对稳定和安全的,但这个过程并不太容易。

人们都说资本逐利,公立医院就不逐利吗?只是我们不说出而已。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即便逐利,资本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主力。

鲍爽:投资办医院是一份功德

医疗机构不应把营利当做目的,但是应把营利作为手段,让医院进行有序经营,毕竟医院要存活下去的。

投资医院是一份功德,我们会带着这份慈善之心去办医院。嫣然天使医院是慈善医院,我们不应该去追求利润最大化。

扫码下载健康界App,即可获取峰会嘉宾演讲PPT。

(注:目前仅IOS系统可在线阅读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