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铃:同仁堂海外发展离不开“三创”
新华网宫晓倩
3月22日至25日,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中医药再度“放声”博鳌。在3月23日下午举行的以“科技创新:助推中医药国际化”为主题的分论坛上,多位外交家、主管领导和企业代表热议如何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更好地让中医药“走出去”,增进全世界人口健康福祉。
北京同仁堂国药集团总裁丁永玲在分论坛上表示,可以用“创业”、“创造”、“创新”三个关键词解读同仁堂海外的现在与未来。
创业 将海外实体店与文化相结合
据了解,北京同仁堂是中国中医药行业的老字号,创建于公元1669年,曾为清皇宫供奉御药长达188年。
谈到中医药“走出去”,丁永玲坦言,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要让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为海外消费者所认知并非易事。“我们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探索出一条以产品、医疗、门店、文化四位一体的海外发展之路。”
丁永玲指出,每家同仁堂门店都既是经济实体又是文化载体,肩负着经营发展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双重责任。
据悉,到目前为止,同仁堂海外零售终端、中医诊所、养生中心等各种形式的网点已达到115家,遍布25个国家地区。“初步统计,在海外接受过同仁堂诊疗的患者已经超过三千万人次,数以亿计的海外人士认识了同仁堂,了解了中医药,选择了中医药的治疗。”丁永玲表示。
创造 自主研发实现本土化对接
中医药“走出去”不仅需要适应当地市场需求,还需要实现本土化对接。
丁永玲介绍,近年来,北京同仁堂一方面不断地创造,生产线通过了一些列的认证,为打造海外产品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同仁堂与国外知名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开展重点品种如安宫牛黄丸和灵芝孢子粉胶囊的安全性和作用机理等研究,为中药产品进入西方主流市场积累数据和理论基础。
创新 三方面推进海外板块转型升级
谈到未来的发展,丁永玲表示,同仁堂将从三方面继续推进同仁堂海外各业务板块的转型升级。
一是从传统的“以医带药”向全方位养生保健转型。据了解,2014年,同仁堂在香港设立了“同心同乐·同仁堂”养生中心,开创了养生保健发展的新模式。此后,相继在波兰、荷兰等国家设立了养生中心,将中医药和养生保健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二是从传统营销渠道向互联网转型。据了解,2015年,同仁堂借助“互联网+”,旗下同仁堂国际跨境电商平台正式上线,实现当地直采,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产品与服务。
三是向全产业链转型。“同仁堂将探索推进覆盖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在海外打造成一个集种植、采购、研发、生产、销售、服务、文化、教育为一体的中医药集团。”丁永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