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破头发SCI 你以为医生愿意被它绑架吗?

健康界贺潇

3月27日,华盛顿邮报披露了BioMed Central撤刊了43篇文章,其中有41篇来自中国作者。可以预料,此事再一次触动了国人脆弱的神经,一场口水战迅速蔓延。但这件事也引起人们对另一种极端现象的热议,那就是对SCI文章的疯狂追捧。

各路神仙开始打架,可却忘了最基层的医生们怎么想。对于很多小医生来说,奋斗的目标就是发一篇SCI。为什么大家都挤破头去发SCI,甚至不惜造假赌上自己的一生清誉?借用电影《非诚勿扰》里的一句台词:那事儿就那么有意思吗?

经济上有点儿意思

一个医生一个月收入有多少?拿着基本工资和可怜的奖金如何贴补家用?有没有其它渠道可以名利双收赚点外快?这些问题的答案很清楚,就是发表SCI论文。虽然这个理由对于很多医生来说并不是发表SCI论文的主要动力,但是也不能否认经济上的奖励是很多机构刺激医生多写SCI论文的一大法宝。在许多单位的奖励标准里,发表一篇SCI论文,少则奖励几千元,多则上万甚至十几万元。医院和教学机构的指挥棒已经指向了SCI论文,医生们还能不前赴后继吗?

事业上有点儿意思

很多大佬们都在反对将SCI作为评价医生的唯一标准,可是大佬们忘了一件事,SCI是现在小医生能把握住的为数不多的晋升通道。一名来自昆明医院网名PLH的主治医师这么评价大佬们对待SCI的态度:

SCI有没有用,这是大牛才有资格评论的。因为人家已经有了,所以,他才知道有没有用。就像比尔盖茨,作为世界首富,他才可以真正做到视金钱如粪土,而我们普通百姓还得为五斗米努力。

所以我们年轻医生,努力发SCI是必须的,因为我们根本都还没有。如果我们说SCI没有用,是回避,是退缩,是鸵鸟状态。就是这种别人有,我也得有的心态,让SCI论文在国内被越炒越热。

当然,SCI论文给医生带来的还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在国内,教育科研基金奖励评审、职称晋升、院士评审、学校医院重点学科评定等所有体系都和SCI紧紧挂钩。而个人职称又与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密切相关。这么弄,谁还能怪小医生们一心只想发SCI?

理想上也有点儿意思

前面的两点,把医生发SCI的动力通通低俗化了。其实对于很多医生来说,SCI论文就是他们心中的“香格里拉”,这不单单是为了金钱和晋升,其实也是他们的一种追求。有的SCI是被逼出来的,有的SCI是真心为之。个中滋味,只有医生自己体会得到。这篇文章其实并不是给SCI论文作假开脱,但是大家不妨想一想,那么多奖励都是以SCI为评价标准,那么多医学专业平台指着SCI养家糊口,还有那么多人靠写如何发表SCI的“攻略”招摇撞骗。这么多环节,像锁链一样把医生紧紧箍在SCI的笼子里,但是人们却只盯着医生说他们为了发SCI不做临床不择手段,这样真的公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