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深圳医院院士工作室挂牌 加快推进“三名工程”
深圳特区报陈惠燕
12月6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骨科迎来两件盛事:一是邱贵兴院士工作室在该院正式挂牌;二是医院召开了高规格的“中日(深圳)2014医学论坛”,来自日本独协医科大学病院的知名医学专家和邱贵兴院士等国内专家学者一起,围绕骨科、耳鼻喉科、超声影像学、护理等专业的相关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演讲。
9月22日在北京举办的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合作交流会上,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团队、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院士团队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柔性引入这两个高层次团队。目前这两个项目正在加速推进,医院已与引进的团队就未来五年将合作开展研究的主要项目及实施计划进行了周密计划。
借力院士工作室加速提升骨科水平
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骨科在科研教学及临床专业水平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骨科由骨关节外科、骨脊柱外科、运动医学与康复科和手外科四个专科组成。作为广东省重点临床专科、深圳市骨科运动医学优势重点专科群牵头单位,骨科现开放病床135张,年出院患者3200余人,年门诊量约8.3万人次。
骨科以骨关节和脊柱创伤、肿瘤、炎症、运动损伤、退行性疾病等为专科业务发展方向,积极开展代表骨科先进水平的手术技术。如脊柱和四肢骨折微创复位内固定术、畸形矫正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及翻修术、断指再植术、臂丛神经修复术、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半月板缝合术及移植术、恶性肿瘤保肢手术、椎体肿瘤切除重建术等。
在学科带头人肖德明教授和科主任于滨生教授的带领下,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骨科团队朝着科室有特色、个人有专长的方向不断发展壮大,各专业越做越精、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科研是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的支撑,北大深圳医院立足于服务临床,建立了深圳市骨科生物材料开发与应用工程实验室。目前科室已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一批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发表多篇SCI、CSCD论文。
先进的仪器设备为手术提供更为精准的安全保障。科室拥有西门子3D移动式C臂X光机及手术导航系统等一大批先进医疗设备。
无论从门诊量,还是手术量、三四级手术量,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骨科都位居全市前列。每年均开展数十种创新术式,是全市临床水平的标志性单位。
骨科还与美国华盛顿大学附属医院、日本独协医科大学病院、日本北海道大学病院、香港中文大学威尔士亲王医院、香港大学玛丽医院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交流关系。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院士团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教授领军,成员包括香港中文大学秦岭教授,北京协和医院三位骨科教授:金今、赵宇和吴志宏,以及5名博士和博士后。
邱贵兴院士擅长脊柱外科及关节外科。较早地引入并积极推广CD、TSRH、CDH系统等脊柱固定器在临床上的运用,尤其在脊柱侧凸方面进行了长达20余年临床基础研究,并针对国际上现有各种特发性脊柱侧凸分型的不足,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脊柱侧凸的中国分型方法(PUMC协和分型),对指导脊柱侧凸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并受到了国内外广大同行的高度关注,使我国的脊柱侧凸治疗达到国际水平。他所领导的课题《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系列研究及临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邱院士在关节外科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熟练地完成了大量全膝、全髋关节置换术,使许多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创伤、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严重类风湿关节炎、严重骨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及功能丧失的患者恢复了日常生活。
从2012年开始,邱贵兴院士就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开始了合作,多次到深圳指导北大深圳医院骨科学科建设及科研教学工作,参与医院教学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并协助举办了骨科院士论坛、骨科专题论坛、骨科国际交流等学术活动,同时接收该院的骨科骨干到协和医院进修学习,帮助培养学科人才。
邱贵兴院士告诉记者,院士工作室挂牌后,将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在科教研等方面全面合作,拟将引入国际创伤骨科培训基地等项目,在医院搭建起一个临床和科研的国际化交流平台,加强与国内外骨科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医院骨科疾病的防治能力。
团队成员、香港中文大学的秦岭教授也表示,将与医院共同建设深圳市骨科生物材料开发与应用工程实验室,在3D打印等“个性化”治疗领域展开深入研究,未来针对临床需要开发新的生物材料,力争把更多的实验室研究成果更快地转化为临床新技术和新方法。
骨科主任于滨生告诉记者,医院将与邱贵兴院士团队共同建立脊柱侧弯中心、脊柱肿瘤诊疗中心和老年脊柱中心,力争3年内建成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脊柱外科。
中美合作开展
妇科肿瘤防治前沿研究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产科是北京大学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博士后流动站。妇科为深圳市临床重点学科,依托本学科建立了深圳市女性重大疾病早期诊断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子宫颈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卫生部妇科内镜培训基地、中国妇女盆底功能障碍防治项目质量控制中心、广东省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中心,并获得妇产科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三级“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单位及产前诊断技术服务资格。
9月22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团队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并获授牌“妇科肿瘤 深圳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以后,双方的合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据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产科学科带头人吴瑞芳教授介绍,与引进团队的合作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共同创立“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产科临床研究中心”。
妇产科参加申报的以北京大学妇产科学系为基础、由乔杰教授牵头组建的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已于10月23日获得批准。根据发展规划,北大妇产科学系的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将在两年内完善全国性技术平台网络建设,到2020年建成国际一流、产学研一体的妇产科疾病防治转化医学研究平台;研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早期诊断和新型治疗技术;完善常见妇产科疾病的诊疗规范;通过国家中心的带动作用,以及协同研究网络的建设,提高我国妇产科疾病防治领域的整体水平。
作为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成员,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将与引进的专家团队共同创立和发展“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产科临床研究中心”。聘请专家团队带头人魏丽惠教授作为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产科临床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指导临床与研究工作。下一步将建立疑难、重大疾病会诊机制,建立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和手术演示的临床协作模式,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的同时,加强团队建设,加强临床研究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的培养。同时引进国际妇产科学领域创新理念与最新技术,形成医院特色并向全国推广,实现新技术成果的临床转化,提高学科影响力。
二是发展“深圳市女性重大疾病早期诊断技术重点实验室”,搭建跨学科的转化医学和临床研究高端平台,包括生物样本库和信息资源平台、诊治新技术转化研究和临床评价平台等,与团队美国专家共同完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项目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
据了解,早从2007年起,妇产科就与美国国际防癌基金会、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建立协作关系,与此次引入的魏丽惠教授团队中的两位美国专家:国际著名宫颈癌防治专家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妇产科Dr.JL Belinson和著名妇科病理学家 Dr.Bin Yang一起共同完成了6项代表国际最先进研究水平的宫颈癌防治项目。
吴瑞芳教授告诉记者,“三名工程”签约后,合作更加深入。目前双方已经合作完成了“深圳宫颈癌筛查实施方案”论证。这种通过“集中教授”、“社区组织”及“网络筛查”等实施不同人群筛查的组织,建立了“阴道自取样本——HPV分型检测——高致病亚型联合细胞学序贯二次筛查”的子宫颈癌创新预防模式,建立了简便高效的筛查模型,有效解决了目前人群子宫颈癌筛查的敏感性不足及高额费用的瓶颈问题。此项目已经在坪山开始试点。
此外,医院还与Dr.JL Belinson合作完成了“HPV甲基化与新型固体样本卡用于宫颈癌筛查的研究”设计与经费募集,即将启动研究。将来,女性人群在家自取样后只需要存在一张卡片上,就能通过DNA读取进行检测,而且与现有的HPV检测相比,这种检测能够精确地进行宫颈癌的筛查。
除了宫颈癌,团队的研究还扩展到子宫内膜癌与卵巢癌早期诊断。魏丽惠教授牵头组织全国协作组,探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肿瘤早期突变基因的研究即将启动,将征集癌症高危家庭,从外周血、子宫内膜脱落细胞等,通过检测基因突变来进行早期筛查。
据悉,妇产科还将与美国微创和慢性疼痛协会等展开合作,成立盆底疾病和微创治疗中心,并将合作举办的妇产科学新进展国际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