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派|明星涉毒大麻无害?专家:吸毒只会越陷越深

健康界王苍舒

记者手记:

很多年前,我曾经看过一部纪录片叫《中华之剑》,这部纪录片详细地记录了吸毒者的惨状以及缉毒警们的勇敢和无私。时至今日,我仍会为缉毒警们的奉献感动落泪。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偶像明星”曝出吸食大麻被抓,网络上竟然开始出现“大麻无害”、“大麻应合法化”的言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学疼痛控制主管药师任振宇表示,毒瘾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类疾病,而且是一种严重的社会公共疾病。吸食毒品会对人的神经系统会造成危害,这一事实已经得到公认。

近日,李代沫、张默、房祖名、柯震东等演艺圈人士因涉毒纷纷被抓,涉及吸食大麻。这些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毒品危害的关注。

然而,也有很多人在网络上宣扬“大麻无害”的言论,甚至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曾在今年1月接受《纽约客》杂志专访时坦称,自己年轻时吸食大麻,并现身说法称“吸食大麻不会比喝酒更危险”。

那么,大麻带来的危害究竟有多大?为什么毒瘾这么难戒除?就上述问题,健康界采访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药剂科临床药学疼痛控制主管药师任振宇博士,她一直主攻“疼痛管理”和“药物依赖”这两个研究方向。

数据证明“大麻无害论”非常荒谬

对于目前网络上宣扬大麻无害的言论,任振宇指出,“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言论,毫无科学依据,而且容易误导青少年,影响非常恶劣。”

她告诉健康界,大麻的有效化学成份是四氢大麻酚(以下简称“THC”),而THC对人体的即时作用与海洛因、冰毒等毒品类似,给吸食者的记忆力和平衡功能造成损害。长期大量吸食,吸食者会出现幻觉、思维紊乱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无故攻击他人的行为。

据了解,之前美国曾经出现“啃脸男”事件,这就是一个吸毒者涉毒后出现幻觉、失去意识,做出恐怖举动的典型例子。除此之外,长期吸食大麻还会大大增加患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心脏病的风险。

从健康的角度看,任振宇表示,吸毒对人的健康影响很大。国际麻醉品管制局2013年报告指出,海洛因、大麻和可卡因这三类毒品,在全世界接受毒品治疗的患者中,被报告吸食最多。同时,习惯性使用大麻导致车祸风险增加9.5倍,可卡因和苯二氮卓类可使风险增加2至10倍。

健康界了解到,国际麻醉品管制局是因执行《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而成立的一个独立的、准司法的专家监督机构。这个机构的任务后来扩大到执行监督《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和《1988年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上述公约承认精神药物合法的科学和医疗用途必须得到保护,但这类药物的滥用引起公众健康、社会和经济问题。目前大约有250种药物在公约的监控下。

任振宇告诉健康界,从经济角度看,涉毒的影响还体现在预防和治疗费用,保健和医院费用以及提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等方面。

国际麻醉品管制局2013年报告指出,全世界每6个问题药物使用者中,只有1人接受所需要的治疗,共约450万人,全球范围内每年治疗费用大约350亿美元。

上述报告还指出,因吸毒而去医院就医,这给社会造成巨大代价。就医原因包括用药过量、不良反应、精神病发作和可通过注射吸毒等方式传播的传染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毒/艾滋病、结核病和其他涉毒疾病。此外,医院也常常需要治疗涉毒犯罪和事故的受害者。美利坚合众国进行的研究揭示,每投入治疗1美元,在减少犯罪和降低保健费用方面就会产生4至12美元的回报。

从社会角度看,任振宇告诉健康界,数十年研究的主要成果发现,毒品与犯罪之间有三种主要联系。第一种联系涉及可能与吸毒本身有关联的暴力——精神药理型犯罪。

国际麻醉品管制局2013年报告指出,在毒品影响下实施的犯罪是全世界一个大问题。研究表明,总体而言,涉毒犯罪会造成高昂的代价。澳大利亚一项研究显示,涉毒每年会造成30亿美元的代价;在美国,涉毒犯罪估计会造成每年610亿美元的损失。

上述报告指出,一项对多米尼克、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及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所做的研究表明,多达55%的已决犯报告说,犯罪时曾受到毒品的影响。

除此之外,大麻的可怕之处还在于它是一种“诱导性毒品”,会造成精神上的迷幻感,很容易让一些意志薄弱的人继而追求更大的刺激,从而走向更高阶的致幻剂。

健康界在非牟利反毒教育机构“无毒世界基金会”网站上了解到,有研究显示,抽大麻的年轻人(12到17岁)改抽可卡因的比率,比同年龄不抽大麻的人高85倍。15岁以前就抽大麻的人,其中62%的人后来转吸可卡因;9%的人后来至少吸过一次海洛因,而54%的人服用会产生幻觉、非医疗用途的处方药物。

为什么戒除毒瘾这么难?

任振宇告诉健康界,吸食大麻者会形成较强的精神依赖,而这种精神依赖更加可怕,“即便生理上的痛苦反应消失,这种精神依赖都会伴随这个人终身。除非从心理上彻底放弃吸食的念头,并彻底远离以前的生活环境,否则根本无法彻底戒断。”

谈到戒毒之难,任振宇博士给记者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国民党老兵,解放前曾经吸食鸦片,后来他跟随国民党到了台湾,此后的几十年里都没有再接触过鸦片和其他任何毒品。在他八十多岁的时候,他回到了家乡,竟然复吸了。原因竟然是因为他在家乡见到了一棵树,而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在那棵树下抽过鸦片。

“毒品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使吸毒者产生一种渴求用药的强烈欲望,甚至改变其人格。那棵树唤起了他心中对毒品的渴求,除此之外应该还刺激到了他的神经系统,引起了后来一系列反应。”任振宇博士说。

她告诉健康界,“毒瘾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类疾病,而且是一种严重的社会公共疾病。目前,吸食毒品会对人的神经系统造成危害,这一事实已经得到公认。”

遗憾的是,尽管目前学术界提出了种种作用机制的理论假设,但至今还没有任何一项学说能完全阐明毒品的作用机制,而吸毒者几乎100%的复吸率也成为困扰学术界的一大难题。

荷兰对毒品的管制加强

房祖名因吸毒被捕后,供出第一次吸食大麻是在荷兰。很多人由此知道,原来在荷兰吸食大麻并不违法,甚至政府还会提供“毒品消费室”。这也引出毒品合法化问题的讨论。

但事实上,毒品合法化言论早已被国际麻醉品管制局否定。

国际麻醉品管制局2013年报告指出,“有人声称,如果毒品像酒一样合法化,就可以剥夺犯罪组织的收入。但是,这些犯罪组织并非仅从毒品非法销售中获得资源,他们可以继续留在非法市场的同时,进入合法市场。”

此外,该报强调,毒品合法化不能确保毒品地下交易退出舞台。事实上,在许多国家,香烟黑市非常兴旺;在加拿大,走私香烟约占国内香烟消费总量的33%。在美国,一项调查研究中看到,芝加哥一个居住区有3/4的香烟没有印花,这表明它们来自黑市或灰市。

目前,荷兰对于毒品最新的法律法规变化都有哪些?

任振宇博士告诉健康界,国际麻醉品管制局长期关注荷兰政府采取的某些毒品管制政策,尤其是允许在所谓的“咖啡店”少量销售和滥用大麻的政策。国际麻醉品管制局还关注所谓的“毒品消费室”的经营,这些设施是供吸毒成瘾者吸毒的场所。

国际麻醉品管制局2013年报告指出,国际麻醉品管制局多年来就毒品问题与荷兰政府保持着持续对话,而荷兰也对于毒品问题多次修改法律。

近年来,荷兰对《鸦片法》进行了修订,特别修订了禁止贸易和生产的规定。2006年6月,荷兰加重了按照《鸦片法》确立的某些罪行的最高刑罚,还在该法的第10和11条添加了“故意违法行为”和“大量”等要素。

另外,自2012年1月1日起,荷兰的“咖啡店”政策更加严格:只允许年满18岁以上的荷兰居民进入“咖啡店”。2013年1月1日起,这项原则适用于荷兰的所有“咖啡店”。新的管制制度要求,在该国边境地区“咖啡店”购买大麻的人需要出示居留证件,即市政当局签发的标准居住证,以及个人身份证。

任振宇最后强调,如果许多国家像管制酒一样管制目前受管制药物,即将其合法化,就会有更多人使用这些药物,吸食成瘾,从而导致更多不良后果。

【访者简介】

任振宇,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管药师,医学博士,201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研究方向:疼痛管理、药物依赖。以课题负责人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各1项,发表相关研究论文十余篇,并荣获2012年度的“国际成瘾杂志编辑协会/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青年学者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