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间新加坡首次怀孕生产的高龄产妇比率上升
联合早报网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1月21日讯 新加坡过了35岁才生第一胎的产妇比率过去10年有增加的趋势。
根据移民与关卡局从2001至2011年每年发表的相关数据计算出的结果,首次怀孕生产的35岁及以上妇女在2001年有1584人,占当年产下第一胎的产妇人数的9%,但到了2011年人数增加到2687人,所占比率达14%,十年增幅是五个百分点。这些产妇也包括在本地居住的外国人。
受访医院和妇科医生也观察到相同的上升趋势,有私人医生甚至透露,到她诊所看诊的首次怀孕妇女,约有一半年龄在35岁左右。
竹脚妇幼医院过去三年的35岁以上生第一胎的产妇人数,占医院总生产妇女人数的5%,而过去七年来,到医院接受试管婴儿,即体外受精(in-vitro fertilisation,简称IVF)术的35岁以上妇女增加了10%。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数据则显示,本地高龄产妇的比率也有增加的趋势。这组产妇人数比率从2009年的3.1%上升到2012年的4.3%。
医学上一般以35岁作为高龄产妇的指标,因为一旦超过这个年龄,女性怀孕期间产生并发症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概率高于其他人。
接受本报访问的妇科医生提醒,无论是生理机能和卵子质量,都会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越迟怀孕,孕妇和胎儿出现健康问题的风险就越高,其中不乏流产或胎死腹中情况出现。如果情况不被控制,可进而导致早产、严重糖尿病、痉挛,甚至中风等问题。
胎死案例 近六成母亲超过30岁
据移民与关卡局2011年的数据,在全年106个胎死案例中,将近六成的母亲年龄超过30岁。去年全年数据则还未出炉。
百汇东岸医院妇科顾问医生冯家玲透露,她的病人中约两成在35岁首次怀孕,大部分都是事业有成的白领阶层。而在鹰阁医疗中心开设妇产诊所的朱婉铃医生则说,诊所有一半是怀首胎的高龄产妇。
两名医生强调,高龄产妇在怀孕期间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比其他人都要高,也更容易流产。
冯家玲说:“对高龄产妇来说,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比年轻孕妇高出约10%至30%。她们最需要注意的是孩子患上唐氏综合征的风险。孕妇30岁时,每900个婴儿中有一个会得唐氏综合征;40岁时,比例是每100个婴儿中有一个;超过45岁后,每12个婴儿中就有一人有此症状。”
她说,为了确保胎儿健康,高龄孕妇需更常作产检,尤其是抽羊水,但这是一个有侵入性的检测方式,因此具有一定风险,例如可能导致流产。
朱婉铃则指出,高龄产妇流产的概率要高出三成。她说:“年龄越大,卵子质量就会下降。当胚胎的质量不理想时,怀孕初期自然会流产。”
国大医院妇产科顾问医生陈英健也警告,高龄产妇因年龄关系,可能已经有一些健康症状存在,因此在怀孕期间,更容易引发糖尿病和高血压这类并发症,进而可能影响到母与子的安危。他说:“曾有一名42岁的高龄产妇,在怀孕30周时因为严重高血压紧急送院。我们除了发现她尿液中的蛋白质指数超标,胎儿也因母亲的高血压问题长得很瘦小,后来在稳定孕妇情况后马上做了引产,确保母子安全。”
国家人口及人才署不久前发表的结婚与生育调查报告中说,七成的单身者和77%的已婚者认为,夫妻即使年过35岁也不难怀孕,数据显示新加坡人对生育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认知不足。也有不少国人认为,现代医疗技术发达,就算年纪再大,也能靠人工受孕完成生育梦想。
竹脚妇幼医院生育医药主任及顾问医生陈行好受询时直言,女性生育能力从30岁开始下降,到了35岁的关口后,变化更为明显。他说:“一旦到了40岁,每五个女性中只有两人能如愿生育。医疗科技虽对受孕有一定帮助,但过程却不是完全没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