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噪音让病人不堪其扰 是机器之过还是管理有错?
纽约时报PAULINE W. CHEN
如果去问任何曾有过住院经历或者在医院陪伴病人经历的人,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医院嘈杂而忙碌。
病人对于医院的嘈杂的批评已经持续了多年,但他们的抱怨通常被视而不见。因为医院的管理者、医生、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认为,要提供好的病人护理,相较于一个安静的环境,来自警铃、口哨、蜂鸣器的提示和频繁的病人检查给予的信息更重要。
但是,过去几年,由于病人更加得到重视,而且新的医疗政策将住院报销与病人满意度挂钩,这种态度逐渐有所改观。
今年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发现,医院病房的平均噪音水平很容易超过30分贝,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数值,稍高于耳语的音量;而最高的噪音水平有时接近电动链锯。毫无疑问,最吵的病房病人受苦最深,相较于最安静的病房病人,他们一晚上睡眠时间可能要少至少一个小时。而每少睡一小时,病人的血压上升多达6个百分点。
然而,阻碍医院追求安静环境的最大障碍似乎不是机器,而是美国大多数医院不适宜的病人护理方法。医护人员经常在三更半夜或者午睡期间摇醒病人做一个并不紧急的体温或血压测量、抽血或者喂送药物,而这些明明延迟几小时做也没有危害。
原文链接:http://well.blogs.nytimes.com/2012/08/02/the-clatter-of-the-hospital-room/?ref=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