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哪,心碎了,小心患上“心碎综合征”
健康界2022-01-26
当一个人感到伤心时,通常会说“我的心都碎了”。虽然这只是一种比喻,人的心脏并不会因为悲伤的情绪碎裂成片,但是却可能出现“心碎综合征”。
心碎综合征
心碎综合征又称伤心综合征、应激性心肌病、章鱼壶心肌病、心尖球囊综合征等,是一种由心理或生理应激所导致的,与冠脉阻塞无关的急性心衰综合征。 人在情绪过于激动或伤感时会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管过度痉挛等应激反应,轻则出现早搏、血压升高,重则导致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心脏痛感就像“心碎了”一样,因此又称为心碎综合征。
哪些人容易得呢?
55岁以上女性患者应激性心肌病的风险比55岁以下的女性高5倍,发病率远远高于男性,是男性的10倍,随着人们对应激性心肌病关注度的提高,男性患者被诊断为应激性心肌病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不良事件触发后。
心碎综合征的病因
心碎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儿茶酚胺毒性:研究表明,机体在面对突发的严重的情绪压力或身体应激时,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增多。
存在精神心理问题的患者长期处于这种精神应激状态,具有更高的交感神经张力,高皮质醇和儿茶酚胺水平,可导致体循环血压升高,心肌细胞功能障碍,心脏后负荷增大。
2、β2AR信号通路转变:肾上腺素介导的β2AR与受体相关的信号通路转变可能引起区域性室壁运动异常。
3、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机体在遭遇突然的刺激后,可随即出现左室功能障碍。
观察发现几乎所有的冠状动脉血流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且与应激性心肌病类似的左室功能障碍消除后,即使冠脉血流恢复正常,心肌损害也会持续存在,这可能与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有关。
4、冠脉痉挛:冠脉痉挛会导致可逆的心室功能障碍,从而发生与应激性心肌病类似的区域性心肌顿抑。
5、其他:有研究表明心肌组织糖及脂肪酸代谢紊乱参与了应激性心肌病的发生发展,具体机制还不明确。
人应激时心脏交感神经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即去甲肾上腺素溢出,进而对心肌产生损害。
什么会导致“心碎”?
情绪或身体上的压力经常导致心碎综合征。
但是,虽然大多数患有此综合征的人会承受某种压力,高达30%的患者在初始阶段没有可识别的触发因素。
情绪上的压力:包括悲痛、恐惧、暴怒以及惊喜。
身体上的压力:来自于发高烧、中风、癫痫发作、严重出血以及低血糖。
症状
心碎综合征的症状和心脏病的症状很相似,比如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心悸等,这些症状可能在情绪或身体压力事件发生后几分钟或几小时内。严重者可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及晕厥,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等。
如何治疗?
迄今为止,还没有随机试验来确定应激性心肌病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治疗的目的是支持性治疗,以维持生命和尽量减少并发症,直至完全康复。
对于轻度患者,不进行治疗或短期少量药物治疗可能就足够了;
对于合并循环衰竭的严重患者,则可能需要考虑机械循环支持,直至康复。
比如严重的呼吸困难,就需要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对于心律失常,需要给予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甚至需要电除颤。
对于心源性的休克,需要给予对应的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药物,甚至需要给予IABP泵,也就是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
除此之外,由于应激性心肌病在发病发展的过程里面伴有大量的儿茶酚胺的释放,所以治疗药物方面,需要持续的给予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者血管紧张素受体的拮抗剂。
心理及运动康复治疗
对于有心理疾病的患者,医生会同时给予心理行为治疗,如松弛训练,行为矫正,音乐治疗及生物反馈治疗等。
规律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还能改善有抑郁焦虑症状的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
因此积极推荐运动康复治疗。
如何预防?
比起急救措施,预防同样关键,平时以及意外发生时做好自我心理疏导是最好的:
1、自我情绪管理
直视问题,积极主动寻找负性情绪发生背后的真正原因,学习如何避免再次发生,而不是给自己的行为找一个合适的说得通的解释理由,被这种“合理化”阻碍及时处理负性情绪。
2、找人倾诉
找一个能客观看待问题的朋友来倾诉,同时避免无休止的诉说,不要让自己停留在负面情绪里的时间过长。
如果十分痛苦,最好要哭出来,这样可以去除体内因压力痛苦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可能会得到有效释放。
温馨提醒
心碎综合征可能危及生命,好消息是如果患者接受良好的治疗,症状会很快好转。
所以倒也不必过于担心“心碎”,如果发现有类似症状及时就医,重要的还是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
目前乐普互联网医院新增加了妇科、血液科、外科,有需要预约的,赶紧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