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州:20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这样打造!
健康界2021-04-07
作者:富谷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如今,经过5年探索实践,凭借真抓实干,“永州路径”在全省迅速蹿红。
位于湖南省南部,拥有545万常住人口的永州是个相对低调,但却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符号”。2016年,永州市提出了以全方位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健康永州”建设,全力打造便捷惠民的“20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共同开创建设健康中国的“永州路径”。
《健康县域传媒》记者了解到,永州市建成的覆盖城乡的20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使得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得以改善,相关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促进了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的持续深化。数据显示,到2019年末,永州全市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率、药占比和百元医疗收入消耗耗材分别下降至7.7%、27.19%和21.97元,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至34.33%,基层诊疗人次稳步增长。
光环背后,让人不免好奇,什么是“永州路径”?它又有哪些具体做法?它是否具有可复制性?当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永州后,我们找到了部分答案。
为了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更强,自2017年开始,永州市投入30多亿元,使每个县区至少有1-2所县级公立医院创建成为“二级甲等医院”,其中冷水滩区、祁阳县有3所县级医院成功创建为三级医院。
完成全市151个建制乡镇卫生院、3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960个行政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有两所中心卫生院创建成为二级医院,每个县区建立了2-4个农村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和一批特殊专科(如康复中心、中医骨伤科等),建成了覆盖城乡的20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实现了90%的患者在县域内解决基本医疗问题。
为了补齐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短板问题,深入实施“人才强卫”战略,出台《永州市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及配套政策,率先实行由地方财政安排资金培养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累计安排1582.90万元免费培养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1251人。依托市内三级医院建立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加强基层全科医生培养,全市151个建制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达到605人,每个建制乡镇卫生院实现两名全科医生全覆盖;引导人才流向基层。2018-2020年的三年间,全市共计引进基层卫生人才862人。
人有了,还要加强设备配套建设,通过“财政补助一点、单位自筹一点、项目扶持一点”等办法,逐步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齐DR、B超、自动生化仪、心电图等基本设备,并为行政村卫生室配备基本的器械设施,不断改善服务条件、提升服务能力。
近几年来,永州市卫生健康部门依托信息网络技术支撑,积极探索完善基层卫生应用信息系统,结合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改革,全面推进“互联网+健康医疗”建设,大力发展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检验、远程病理、远程会诊等远程医疗服务。
2018年,江华县率先建立“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并于县级医院、市级医院和3所湘雅医院对接”的远程诊疗服务中心,随后零陵、冷水滩、新田、东安、宁远等县区也积极推广远程诊疗服务,创造了以“乡(镇)检查+县级诊断+省市咨询指导”和“乡(镇)治疗+县级技术指导+省市会诊”为主的“两大远程诊疗”新模式,使农村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就能享受到县级以上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做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
积极探索实行“县乡医疗卫生帮扶、托管机制”,纵深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紧密型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改革,并探索在医保用药目录内县域公立医疗机构同目录、同报销比例统配统送,逐步实现县、乡、村药品配送、使用、报销一体化,减少群众因基层缺少药品问题而向上转、向外跑。
从落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新医改原则入手,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永州市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财政供给”,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以及基层卫生人员基本工资和人才津贴所需经费,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做到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按照“两个允许”,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绩效薪酬管理”,县区卫健局指导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切合本实际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并督促落实,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促进优化服务、激发活力。
全面推行“紧密型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探索实行乡村医生“乡聘乡管村用”管理模式,统筹安排建立60岁以下在岗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障制度,以落实“行政村卫生室运行经费”为契机,卫健、财政、人社等部门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对45岁以下在岗乡村医生按“自愿+双向选择”管理模式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45岁以上60岁以下在岗乡村医生积极协调参加“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或“每人每年基本养老保险缴费2000元以上”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
对60岁以上在岗乡村医生和已经退出乡村医生岗位的老年乡村医生,做好政策解析、思想疏导稳定工作,以此来解决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完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对基层医疗机构实行“门诊统筹、住院包干”政策,引导群众在基层就诊。
凭借上述一套“组合拳”,永州市的基层医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市医疗机构数增加到5805个,床位数增加到37285张;执业(助理)医师增加到12477人,执业护士增加到12033人,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总诊疗人次持续增长,同比增长17.32%。
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自启动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已累计完成新建、改建、扩建59所乡镇卫生院、1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507所行政村卫生室,基本形成了城区15分钟、乡村30分钟就医圈。先后有4家卫生院被评为全国群众满意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华县白芒营镇卫生院、祁阳县文明铺镇卫生院先后成功创建二级医院。
在医疗保障方面,全市新农合参合率由65.5%稳定在98%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补偿比例由19.75%提高到65.87%,最高支付限额由6万元提高至15万元。
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由2009年的15元/人提高到2017年的50元/人,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持续得到改善,人均期望寿命值上升到75.4岁。
谈及下一阶段医改目标时,湖南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陈小春表示,湖南省坚持“顶层做精,县级做强,基层做实”的改革思路,以公立医院为主体,以“互联网+医疗健康”为支撑,加快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见效。
同时,强化模式创新,以医疗服务同质化为保障,以慢性病防治为突破口,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以公立医院为依托,推进基层医防融合发展;强化机制创新,以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为抓手,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立医院外部治理和内部管理两手抓,在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医保支付制度、健全人事薪酬制度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取得新突破。
责任编辑:刘鲁
审核:汪言安
会议通知
鹭岛厦门,见证初心。
由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健康县域传媒、健康界、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学术部、健康县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康堤禾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2021第三届中国健康县域大会暨新时期县域医疗高质量发展峰会”将于2021年 6月 25-27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
我们将邀请县域医疗发展的顶层设计者、改革实践者、优秀县级医院管理者和广大致力于县域医疗能力建设的社会各界力量一起,探讨新时期中国县域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政策趋势,分享高质量发展和管理的优秀案例、关注县域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构建,重大突发事件之下的急诊急救、重症感染、肿瘤中心建设等关键学科的建设,县域常见医疗服务能力的保障与提升、以及与之相关的县域医共体建设、医保支付体系、5G进展、医疗服务创新等热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