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血管瘤VS血管畸形 该如何区分?——上海九院陈辉科普系列

健康界2019-06-26

婴幼儿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是婴幼儿常发的脉管性疾病,二者很容易被混淆。对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鉴别,对于家长和医生都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两个病理、生理完全不同的疾病,危害也不一样。二者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病程和转归。

皮肤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好发于头面、四肢等体表部位,明显影响美观;同时不少病变位于黏膜、肌肉、骨骼和颅内等特殊部位,造成一定的生理功能障碍;部分病变因感染、出血、溃疡形成、高流量性心衰或特殊部位可危及生命。

国际血管性疾病研究协会最新的分类方法将脉管病变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不同类型的脉管病变应给予恰当的干预措施。

血管瘤与血管畸形分类和命名

以前,对血管瘤与血管畸形分类和命名不是很确切。大多统称为血管瘤或淋巴管瘤,并主要根据病损形态而给予命名。此类疾病的分类发展,从最初的描述性分类到现在的生物学分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2002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召开的全国性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应重新明确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概念、分类和命名,并一致推荐应用Waner和Suen的分类命名。

1、血管肿瘤

血管肿瘤常见的类型有:

①婴幼儿血管瘤:旧称草莓状血管瘤,为最常见的婴幼儿良性肿瘤,具有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迅速增生和一岁左右开始自发消退的特征性自然病史,典型表现为鲜红色突起的包块

②先天性血管瘤:分快速消退型和不消退型两种,表现为出生时即有明显病灶,在一岁左右几乎完全消退或不消退,其外观、病理和影像学表现与婴幼儿血管瘤有明显差异

③化脓性肉芽肿

④丛状血管瘤

⑤ Kaposi样血管内皮瘤

⑥梭形细胞血管瘤

⑦血管外皮细胞瘤

⑧上皮样血管瘤。

血管瘤的好发部位在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面颈部皮肤、皮下组织,极少数见于口腔黏膜。

2、血管畸形

常见的类型有:

①微静脉畸形:有中线型微静脉畸形和微静脉畸形两种类型

②静脉畸形

③动静脉畸形

④淋巴管畸形:旧称淋巴管瘤,由异常扩张的淋巴管道构成,依囊腔大小,可分为巨囊型和微囊型,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⑤混合畸形:包括静脉-淋巴管畸形、静脉-微静脉畸形等

从细胞生物学分类的观点来看,成人的脉管病损基本上都应属血管畸形。婴幼儿期的动静脉畸形、微静脉畸形、淋巴管畸形亦均属血管畸形。高出皮肤的所谓杨梅样血管瘤自发性消退的可能性较大,一般应属血管瘤。

表浅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的诊断并不困难。位置较深的血管瘤或血管畸形应行体位移动试验和靠穿刺来确定。对动静脉畸形以及深层组织内的静脉畸形、大囊性淋巴管畸形等,为了确定其部位、大小、范围及其吻合支的情况,可以采用超声、动脉造影、瘤腔造影或磁共振血管成象(MRI或MRA)来协助诊断。

3、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治疗

生命、功能和美容的平衡是治疗追求的目标,由于此类疾病的特殊性,我们在考虑这类疾病的治疗时,部位永远是首先考虑的因素。十几年前,中国大部分地区对血管性疾病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常会用到激光、注射及同位素治疗。放射性同位素治疗需要严格掌握剂量、治疗间隔和次数,临床常见治疗后遗留的后遗放射性皮炎,目前尚缺乏使其缓解的方法。

目前小儿皮肤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可采取的干预措施:

1)随诊观察

2)瘤体约束疗法

3)口服激素治疗

4)口服普萘洛尔治疗

5)激光治疗

6)局部注射

7)局限性硬化疗法

8)介入疗法

9)手术治疗和电化学治疗

专家介绍:陈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获整复外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擅长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诊疗、面部巨大黑痣的修复、激光美容、眼部美容与整形、面部微创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