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秘肺动脉高压致病基因 精准治疗指日可待

健康界2018-01-23

肺动脉高压是一大类以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增高,伴或不伴有小肺动脉病变为特征的恶性肺血管疾病,往往可引起右心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疾病如何发生并不十分清楚,但遗传缺陷是已明确的致病因素之一。其中BMPR2基因是遗传性肺动脉高压(FPAH)的最常见致病基因,当BMPR2基因位点突变时,即可导致疾病的发生。有研究表明,约50%-70%的家族遗传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存在BMPR2基因突变。

英国林肯大学的Rajiv Machado(拉吉夫玛查多)博士领导的一项研究,汇集了数百名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完整基因信息,对致病基因中发现的所有缺陷突变做了最新和完整的记录。

该研究汇总了来自德国、法国、美国和英国北部肺动脉高压研究中心所提供的相关资料,阐述了引起肺动脉高压(PAH)的10个功能特征基因的分子遗传学分析,提供了迄今为止被识别的所有基因突变的编译。此外,还描述了BMPR2基因的额外370个独立突变,其中有81个为新突变。临床遗传学家据此可以更为明确地判断患者体内的基因突变是否会致病,还是有其他未知意义。而这些遗传信息将会影响患者的一些决定,比如要不要结婚生子或者是否要进行产前测试等。

这份报告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数据,利于精准诊断和提供个性化治疗,同时对于世界各地的诊断中心也将有显著的重要性。

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的出现,变革了人类基因组的测序方式,可以一次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DNA分子进行序列测定,使得基因检测更为快捷和便宜,对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中,NGS技术属于“认知医学遗传学”的重要部分。在林肯大学的这项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正是应用NGS技术识别了关于肺动脉高压疾病的新型、罕见的基因变异。而在未来NGS技术的应用将会更加频繁,随着基因组数据的累积,人类将能够不断强化对多种疾病的深层次认知。

科学家们对肺动脉高压(PAH)致病基因的遗传学研究,不仅为引起肺血管功能疾病的遗传机制提供了独特的见解,而且将有可能引领更多潜在的发现,从而有机会制定出更有效的靶向治疗方案或新型疗法。相信未来PAH的治疗不再只是缓解症状而是以治愈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