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厥到底有多可怕?这些头晕的真相你应该了解

健康界2016-09-20

唐礼江院长助理,大内科副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会心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心血管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三十余年,曾有多年美国学习研究经历,擅长心血管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以及心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心内电生理检查与射频消融术、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等。发表和交流专业论文50余篇。承担国家十一五支撑课题子课题、省、市级课题10余项。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名医门诊时间:周一下午

很多中老年朋友会突然觉得脑袋迷糊,还伴有走路不稳,看东西重影或旋转等症状。导致脑袋迷糊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数都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狭窄造成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头迷糊极易受到医患的忽视,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发展成脑血管意外(中风),对中老年人健康危害极大。



 
晕厥,可怕也不可怕!
晕厥是因各种原因导致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意识障碍,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通俗的说就是“晕倒、昏迷”。
研究显示,晕厥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率大约为三分之一,几乎每一个成年人即使未发生过晕厥,也都会有晕厥前期的经历。
很多晕厥只是一过性的,只要适当休息就能很快恢复。但是有的晕厥则是某些重大疾病的征兆,研究显示 80%以上的由晕厥直接导致的猝死都要归罪于心源性晕厥。而在心源性晕厥导致的猝死当中,又有超过八成为冠心病引发的急性心肌梗死!
 

这些晕厥只是一过性的!

一过性的晕厥多数是良性的,好好休息就会很快复原。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隔三差五晕厥,但到医院检查发现什么问题都没有。比较常见的如“血管迷走性晕厥”:神经因素使血管张力和血管压力发生变化,身体对这些触发因素过度反应后指挥人体“晕过去”。

导致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原因包括长时间站立、情绪激动和过度紧张、精神压力巨大、过度用力等。这么说可能觉得太笼统,举两个例子大家就心知肚明了。

新闻报道称陕西省有两位中年妇女因为吵架时间太长而晕倒在地,其中一位口吐白沫、小便失禁。大热的天“用生命吵架”显然不可取,也正因为天气炎热、体力透支及呼吸性碱中毒导致大脑缺氧而晕厥。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报道,有位体格丰满的俄罗斯姑娘来中国旅游,她穿上了传统的中国旗袍,结果在跟朋友聊天时突然晕倒。紧急拨打120,救护人员到场后只做了一样动作,她就慢慢苏醒了:解开了高衣领的三个纽扣!原来这是颈动脉窦受压后导致的晕厥!

这些没有生命危险的晕厥大都有着类似的外在表现:面部苍白、头昏眼花、恶心呕吐等,对晕厥前后的记忆较为清晰。

心源性晕厥让人恐惧

有些晕厥切不可疏忽大意,比如可由各种心脏疾病引发的心源性晕厥。不同心脏疾患导致的发病情况差别很大,如急性心脏排出受阻、心律失常、肺血流受阻和先心病等,但一经发作后果不可估量,由此引发的悲剧不胜枚举,比如运动场上发生的猝死案例。

辨别心源性晕厥,请牢记以下三点:

1.先兆症状:患者在发生晕厥前可出现乏力,心慌气短,耳鸣,神志恍惚,面色苍白,全身出汗等。

2.“短暂”的意识丧失:患者晕厥发作过后,轻者发作一小会就会自动苏醒,重者则要数分钟,如果伴有痉挛者意识恢复时间可达几十分钟。当然还有“一晕不起”的情况!

3. 心肌病变及其他:初步听诊及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是否有心脏本身的问题,如同机器零件损坏。多见于心肌炎、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 心肌病变;瓣膜损害亦常见:如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及瓣下狭窄等;年轻人更要关注有无先天性心脏病:如冠状动脉开口畸形等。

对于晕厥的患者,唐礼江建议除了到医院做脑血管方面的检查,同时还需去心内科就诊。做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看看是否有长QT综合征等离子通道疾病等;做超声心动图来排除瓣膜病、粘液瘤、心肌病等情况。

有人晕过去了,我们该做什么

如果发现晕厥患者我们又该怎么办?除了紧急拨打急救电话外,也应掌握一些最基础的急救方法——讲究“快、稳、准”,这对于患者的良好预后意义重大。

1.当发现患者有面色苍白、出冷汗、神志不清的情形时,应立即扶住病人并帮助其躺下,以防跌撞造成外伤。建议采取平卧或头稍放低、脚略抬高的体位,这样能够有效改善脑部血液供应;

2.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应及时将其衣领扣子解开,如有系领带、腰带、文胸等也要放开;不少患者晕厥时会伴有呕吐,所以应使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出物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老年人如有义齿,也应取出;

3.可用手指按压人中穴;如有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以争取抢救时间。

金 秋时分,早晚温差拉大,如果不注意增添衣物和饮食控制,人就容易生病。唐礼江称,控制好情绪也很关键,要尽量避免激动、疲劳、饥饿和惊恐等诱发因素。另 外,老人在排尿、排便时注意体位,避免从卧位突然站立,要缓慢坐起并观察有无头昏、眩晕感觉,一切正常后才可下地行走。  

此外,针对不同的心血管基础疾病进行相应的病因治疗,如严格控制血压、调理血脂等。

编辑:俊    审核:婷

来源:腾讯健康

浙江医院综合整理、编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