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不分国界,“中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学术研讨云会议”举行

2020
03/24

+
分享
评论
长三角健康
A-
A+
中意抗疫千里连心,环球医者同此凉热。

3月23日傍晚,一场特别的“云会议”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举行,交大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的专家身处医学院主场及武汉金银潭医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抗击疫情一线,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医学院及附属医院、都灵大学医学院、维琴察圣博尔托洛医院、普拉托医院等地的多名意方专家“云见面”,分享新冠患者救治过程中的发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先群教授担任会议主席,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科技参赞罗伯特•帕加尼先生应邀出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胡翊群、江帆,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沈洁执行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际交流处许琳处长参加了会议。

防疫抗疫,中意同在

两个多小时的“云会议”中,中方专家以详实的案例,毫无保留介绍了中国医务人员在抗击疫情中积累的经验,向全世界展示了医务人员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携手合作的专业精神。

会议主席、上海交大医学院党委书记、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先群教授在致辞中说,“中国和意大利都经历着新冠肺炎的严峻考验,目前中国的疫情已经呈现持续向好态势,我们非常愿意将抗击新冠肺炎的相关治疗经验分享给意大利同行,以促进医学方面的互相交流。相信通过彼此分享和共同努力,必将携手战胜“新冠肺炎”这一全人类的敌人,共同造福世界。”

千里连线,条分缕析

主题报告环节,首先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主任委员瞿介明教授作了题为《中国新冠肺炎感染的诊断与治疗》的报告。报告中,瞿教授从临床表现、诊断测试、放射特征和病症进程四方面入手,详细介绍了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和采取的对应疗法。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皋源教授、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重症医学科徐燕主管护师分别就重型、危重型新冠患者的救治要点做了临床救治与护理方面的介绍,分析了新冠肺炎重症的早期识别标志、轻症转重症的预警指标及对应救治策略,并从重症医学角度提出了应对重症肺炎的通气策略、脏器支持等治疗路径。

皋源教授、徐燕护师目前均奋战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新冠患者的重症病区。皋源教授还向意大利同行分享了几个他与团队成员对上海的重症病例的发现,包括:重症发生在患者入院一周左右,重症患者不一定有发烧甚至可能不发热,此外,重症患者可能已存在低氧血症但未必马上有临床表现,他们称此为“沉默的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再度提示早期识别非常重要。

会议还连线了武汉分会场,由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领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军华教授作题为《中国武汉COVID-19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的报告。

答疑解惑,共克时艰

提问与交流环节中,针对体外支持设备使用、抗病毒治疗中药物选择、高龄患者死亡风险、ICU中是否配备床边超声、医务人员防护措施、如何提高检测敏感度、孕妇用药标准流程等内容,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毛恩强教授、谢青教授,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俞卫峰教授、倪兆慧教授作为参会专家也详细做出了解答。

两个多小时的会议充分传达了“疫情之下不分国界,共克时艰”的信念。“我非常感谢中国同行的分享,目前我们这里的发现与中国专家的表述基本相符,这点很重要。”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医学院肾脏学教授、意大利维琴察圣博尔托洛医院肾脏科透析与移植科主任Claudio Ronco在连线中对中国医生的医术和分享表示了高度赞赏。

据悉,“中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学术研讨云会议” 是应意大利驻沪使领馆科技参赞邀请促成,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承办。

未来,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将继续搭建合作桥梁,鼎力支持“抗疫”工作,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世界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