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乡英雄》,在这里“豫”见你,真好!

2020
03/23

+
分享
评论
健康大河南
A-
A+
#我的同乡英雄#系列人物盘点,邀请他们来到聚光灯下...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派出340多支医疗队、4.26万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因为同根,他们千里驰援不舍昼夜;因为同乡,我们倍感自豪时刻牵挂。央视新闻推出#我的同乡英雄#系列人物盘点,邀请他们来到聚光灯下,拍一组照片,用图像记录感动。

河南省共派出15批1273名医务工作者

涵盖医疗、护理、急救、影像、

心理、疾控等9个方面的专业,

对口支援10家医院、7个方舱医院、

2个疾控机构和武汉市急救中心。

确认过眼神,
我们“豫”见对的人!
 

1



张卫青:  

天上的妈妈,

这次您也一定会为女儿

感到骄傲的。



 

大年初七,

是妈妈永远离开我的第21天,

在武汉一线的我,

只能面向家乡,为她祈祷。

妈妈,2008年汶川地震时,

您都同意我前往一线了,

我想这次您也一定

会为女儿感到骄傲的。

不过遗憾的是,这次离别,

再也没有机会和您挥手告别了。

“妈妈,来世做我的女儿吧,

让我好好疼您!”


1



冯永海:    

“等我好了去看少林寺,

也去看你们啊。”

患者的话,

承受生命之重,总回荡在耳边。



 

 

夜班值班,我都要用上

这辈子都没有想到要用的纸尿裤。

汗水一遍遍浸透了内衣,

自己再暖干。

到了病区则一刻不停紧张工作,

忘了热、忘了饿、忘了累……


1



张文学:  

没想到第一次去武汉,

就是出征!



 


出征时,瞒着双亲,

送行的妻子不舍地拉着我的双手,

红着眼眶,

又替我整了整衣领说,

“家里有我,放心去,

一切都好,等你回来!”


1



周纪妹:  
 

我们并不是天生英勇,

只是在国家需要的时候,

选择了无畏,选择了担当!



 

       

我们咬牙坚持,不敢停下,

生怕影响了方舱的工作进度,

以及舱内

一千五百余名患者的生活起居。

进入方舱的我们,

代表的已不仅仅是自己,

而是河南医疗救援队,

河南人民!

武汉,我们陪着你打赢胜仗。

不胜,不归!


1



燕重远:  

我们是武汉街头“生命的摆渡人”,

救护车就是我们的冲锋舟,

为了每一个病人全力奔驰。



 

   

“防护到位没?

路线规划好没?

控制车速,确保安全!

遇到问题,随时联系我,

出发,我等着你们回来消洗!”

每辆急救转运车出发前,

我都要这样嘱咐一遍。


1



王文杰:  

同为医务人员的妻子,

独自照顾10个多月大的二宝,

无条件支持我出征。



 

   

看似干脆利落的“说走就走”,

背后,也有令人心酸的取舍。

家里的二宝才10个多月,

父母年纪大了也无法帮忙照顾,

但当看到全国同行

都在往湖北集结时,

我知道自己

很快也要加入“逆行大军”,

同为医务人员的妻子,

无条件支持我出征。


1



王育勤:  

其实,医生穷尽其一生心血,

矢志追求的就是天下无恙。



 

   

二十多岁的儿子听说我要去武汉,

眼圈红了,

说要跟我去武汉保护我。

这不是添乱嘛!

做好防护,安全不是问题。


1



李景钊:
 

印象深刻的是,

一位年轻医生来武汉三天后,

女儿出生了。

得知喜讯的他落泪,

为女儿起名“援鄂”。



 

 
2   月21日,  

我进入江汉方舱医院查房时,

首次发现有了空床,

心里有一种莫名的高兴和激动。

出“舱”后,我在工作日志中写道:

我们期盼已久的曙光,

终于要出现在地平线上了。


1



冯石献:  
 

欣慰的是,女儿说:

“爸爸是我心中的大英雄,

长大后我也要成为他那样的人!”



 

   

2003年,第一时间报名抗击非典。

2008年,

冲在汶川救援第一线,坚守41天。

这一次,

站到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线。

我有经验,一定要先上!

加油!老乡

照顾好自己

等你们早日凯旋

 

来源:央视新闻公众号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