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与新冠肺炎的相关系列科普问答

2020
03/03

+
分享
评论
骨小雅
A-
A+
麻醉与新冠肺炎科普15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仍然十分严重,人群普遍易感。麻醉医生承担着围术期急诊及限期手术的麻醉、急救插管、麻醉门诊及舒适化医疗等重要工作,是院内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同时,手术室为院内各科室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平台,若防护不当不仅造成医护人员自身感染,还可能引起院内交叉感染。因此,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加强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现根据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特点及疫情背景下围术期麻醉管理相关的指导建议,以“科普问答”的形式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如何灭活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直径60~140nm,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手术室常用消毒剂聚维酮碘消毒液、洗必泰外科洗手消毒液(不含酒精)无法有效灭活病毒。

麻醉及疼痛门诊工作中医护人员如何做好自我保护?

8541583223701749

①采取一级防护: 佩戴一次性帽子、医用外科口罩,严格手卫生。检查病人需戴防护手套。

②患者预约制度:门诊采取预检分诊,所有进入门诊人员(医务人员,患者和家属)进行体温和流行病学史筛查并登记,疑似患者及时由医生引导转移至隔离区,转运期间做好医患防护。

③患者按照预约时间有序进入诊室,每次只进入一位患者,每名患者限 1 名陪同人员随行。

④下班前使用消毒湿巾对桌面、椅子及物品表面擦拭消毒。

疫情期间,麻醉医生术前访视普通患者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麻醉医生访视前必须询问相关科室诊疗流程是否按照医院防控预案执行,手术患者是否经预检分诊筛查后收治入院,是否已排除流行病史、发热史及接触史,查看护理记录单了解患者入院以来的体温监测情况。

②术前访视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一级防护):换外行鞋或鞋套进入病房(外行鞋与内行鞋要严格区分)。

确诊或疑似新冠肺炎患者行手术,麻醉科医生除常规评估内容外,还应重点关注哪些检查结果?

55331583223701884

①胸部CT等影像学检查。

②血气分析,生化等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肝脏酶学检查、肌钙蛋白、炎性指标等,快速评估肺部和其他重要脏器功能。

③结合基础疾病综合评估全身状况,定制各项预案。

麻醉手术部如何做好环境防护?

①健全制度,严格区分洁净区和非洁净区,之间的联络应有缓冲区。

②严格执行院感相关规定,做好手术间的清洁消毒工作。

③工作人员应了解不同手术间的特点和用途。

④强调手卫生,强调麻醉科办公室、餐厅和卫生间的消毒防护。

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病例应选择何种手术间?

70771583223701962

①疑似病人和和确诊病人应放置在负压手术间进行手术。

②无负压手术间时,可减少新风量,增加回风量,使手术间压力形成微负压。

③可选择独立净化机组且空间位置相对独立的手术间,手术中关闭净化系统。

④手术期间尽量减少人员出入手术室,已进入感染手术室的人员尽可能不外出,室外人员与室内人员应在缓冲间内进行内外物品的传递,术前应关闭好缓冲间。

⑤术后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麻醉手术部工作中主要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麻醉科临床实践中,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心肺复苏、插管前手动通气、拔管、吸痰和内镜检查等,有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或可能产生气溶胶,都是暴露高风险,属于高风险操作。

什么是气溶胶?哪些操作可以产生气溶胶?

90181583223702168

气溶胶是悬浮在空气中固态、液态、固态与液态的颗粒状物质,如粉尘、烟、雾和微生物,可能成为2019-nCoV的"飞行交通工具",带2019-nCoV的气溶胶与2019-nCoV传播风险增加有关。

气管插管、无创通气、气管切开、插管前手动通气、支气管镜检查、心肺复苏、吸痰、拔管等气道操作以及电刀使用、吸引引流等情况,均可能产生气溶胶。

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患者行急诊手术医护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①对于疑似和确诊患者如必须实施急诊手术,医务人员应采取三级医疗防护措施,放置负压手术间进行手术。

②麻醉诱导预充氧阶段,可考虑使用2块湿纱布将患者的口鼻盖住后行面罩通气,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和拔管时预防患者呛咳。

③手术间门口标示为“感染手术”,避免无关医护人员误入。

如何实施三级防护?

52541583223702225

医护人员应在进入污染区之前完成防护用品的穿戴。

① 内着洗手衣裤,佩戴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工作帽及护目镜/防护面屏;外着C级防护服,带一次性乳胶手套及抵膝鞋套。尽量佩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正压式头罩

穿戴顺序:手消毒→戴口罩→戴手术帽→戴护目镜/防护面屏→穿防护服→穿鞋套→戴手套。

③应有感染病科专家在旁指导检查。

使用过的防护用品如何处理?

①应在潜在污染区内脱卸。

②脱卸顺序:脱鞋套→摘手套→手消毒→脱防护服→手消毒→摘护目镜/防护面屏→手消毒→摘帽子→手消毒→摘口罩→手消毒→热水洗澡→更换个人衣物。

③所有参与手术的医务人员脱掉防护用品,扔进指定的包装袋。防护衣物及其他非一次性物品应用医疗废物包装袋包裹后放置指定区域由专人处理。

④应有感染病科专家在旁指导检查。

如何减少护目镜雾气?

2271583223702313

①防雾剂:佩戴前,在内面涂抹泳镜防雾剂,晾干后备用。

②留置针贴膜:在清洁区将贴膜水平粘贴于口罩上层边缘和下眼睑皮肤上, 确保口罩上缘与面部皮肤贴合。

③洗洁精:取适量洗洁精均匀涂抹于镜片表面, 静置晾干备用,佩戴护目镜前, 用纱布将先前涂抹好并已经变干的洗洁精擦拭即可,肥皂水、洗发水、沐浴露、洗手液均可。

院内急救患者气管插管的指征?

待排除/确诊或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在接受标准氧疗后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无法缓解时,给予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通气2小时后,病情无改善(呼吸窘迫,呼吸次数>30次/分,氧合指数<150mmHg),甚至恶化,应当及时行气管插管。

麻醉相关设备、物品、药品的准备原则?

基本原则:

①标识明确,固定手术室使用。

②一次性使用优选。

③一次性药品、物品做到单向流动,只进不出。

④非一次性使用的设备、物品,必须有明确的清洁消毒流程。

确诊或疑似新冠肺炎的患者麻醉方式如何选择?

建议以全身麻醉为主,以减少经患者口鼻呼吸的空气及飞沫传播。

在做好气道保护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其他麻醉方式。

剖宫产患者仍推荐以椎管内麻醉为主要麻醉方式,可建议患者佩戴医用防护口罩以减少空气传播。

指导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麻醉手术部   郭曲练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麻醉手术部   邹望远教授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麻醉手术部

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