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骨科产业链浅析(二)

2020
03/02

+
分享
评论
李亚非
A-
A+

高值耗材高度依赖进口,国产耗材政策支持显现。经过多年沉淀,国产骨科耗材开始崭露头角。顺应医疗改革,医保政策也支持国产骨科耗材的发展,但是国产耗材只是在创伤领域有了一席之地,在关节、脊柱等领域,仍然是进口骨科耗材占据主导地位。医保覆盖骨科疾病面积较大,国产品牌耗材相对进口品牌具有价格优势,医保支付政策的改革会促进国产骨科医疗器械的发展。

    骨科产业链长,增长区间广阔。国内外综合性医院对医院的骨科发展极为重视,主要是顺应支持社会经济发展下大量骨科疾病的治疗与康复需求。骨科产业链涉及社区健康教育、医院医疗、术后康复等领域。国内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骨科业务量都进入医院前列,也都是医院的重点科室,对医院的流水增长量举足轻重。骨科领域各种微创手术、骨折治疗方法、新型人工关节和脊柱内固定器材发展迅速,脊柱疾病、脊髓损伤治疗技术不断发展,3D打印、手术导航、人工骨、干细胞研究应用等相关的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骨科与疼痛和康复治疗互相渗透助力发展……,不断创造新的市场空间。发展骨科大有可为,也是跟上时代的发展。

服务需求量增速远高于供给增速,供给仍存缺口,自身效率也需改善。国家不断出台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骨科医疗行业,骨科医院行业逐步实现较高的市场化运作。截至2017年末,我国骨科医院的总数达617家,2012-2017年CAGR为5.9%,民营骨科专科医院数量占比达到90%以上,成为推动骨科医疗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骨科医院以中小型医院为主,其中<49张、50-99张床位数的医院占比70%,但是中小型医院占比逐年降低,100-199张床位骨科医院占比逐年升高。但我国骨科医院入院人次的增速,远高于骨科医院增速,骨科医疗服务供给仍存在缺口。

骨科专科医院区域分布不均衡,各医院之间医疗实力发展也各不相同,治疗水平亟待进步。更重要的是,社会办医骨科医院还面临骨科医生和医院管理者资源不足的挑战,未来发展仍需克服。

据2017年中国卫生计生统计年鉴,骨科医院的毛利率位列第7位,病床周转次数及使用率在所有专科医院中排名居中,体现医疗服务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尚有提升空间。这可能是社会资本办医的品牌、技术的差距造成。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骨科,产业链,浅析,骨科医院,耗材,医疗,增速,政策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