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隔离纪实之续集!

2020
02/14

+
分享
评论
魔术牙医徐勇刚
A-
A+
向一线的医务人员致敬!

今晚,我在隔离七病区上第一个夜班。即便整晚戴着N95口罩,我不会觉得憋;纵使整夜不睡觉,我不会觉得困。这些真没什么,但是,如果病房患者血氧饱和度下滑、呼吸困难,那才是真要命,我一直提心吊胆的,也仅仅是这个而已。

我刚接夜班时,一个患者诉腹痛,主任建议我进去查房摸一下肚子,看看有没有板状腹排除急腹症。我正琢磨着这一去一摸又是要废一套防护服,它比金子还珍贵。想让病房里的护士去帮忙做又说不出口,毕竟这是医生的事儿,她们太忙。于是寻思着让她们把我电话给患者,准备引导患者一步步自己查体,毕竟只用手按一下肚子看看疼痛反应,这么简单的操作,反馈结果给我,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如果有问题,我再穿防护服进去详查,这么想着,于是,打开工作群,看到护士发了一条新消息:患者已经不痛了。我顿时觉得发消息的护士简直是白衣天使中的天使。

后半夜会怎样,谁也不知道。我躺在值班室床上,透过工作室玻璃,看着监护室里护士忙碌的身影,她们才是真的不容易。

只有这种时候,我才发觉,以前在口腔科上夜班时凌晨三点钟被唤起床来,给急诊牙痛患者钻牙止痛,那种夜班简直是一种享受!

估计今夜是很难睡觉了,我就把这几天的一些感悟写一下吧,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就像记流水账一样,是的,我最擅长的写作就是记流水账。

我们每天给患者们的用药方式,基本上是按照权威指南,应该是专家组的意见,包括抗病毒、抗生素、激素、护胃等等输液,以及中成药口服联合应用,也有少数患者给予尝试新药,进行双盲测评,都必须经过患者同意以及遵循医学伦理,毕竟现在没有任何一种明确的疗效好的药物。

刚来病区的时候,我感觉很吃力,因为作为门诊口腔医生中的老革志,不接触住院病历书写已经很多年了,而现在要独立管床,必须在最短的时间把电子病历这一套捡回来,于是只有耐心学,还好我有电脑基础,学得不算太慢。

我总觉得,中国的住院病历书写规范真的太需要改进了,一大堆毫无意义的重复,在平时可能无所谓,但在这种特殊紧急时期,只能加重医生不必要的负担。

今天早上主任亲自去查房,仔细了解了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包括体温、血氧、咳喘等等关键指标的变化,叮嘱管床医生,哪些患者在用药上适当减量,哪些患者要复查CT,哪些重症要面罩给氧,重症虽然少,但因为进展凶险,需严加监测。有主任督阵,大家心里特踏实。

接夜班后我把每一个患者复查的CT片看了下,大多数都是肺部病灶缩小,符合吸收期改变,这令我产生一过性兴奋,还有很少几个病灶出现了进展,肺部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增大,提示重症倾向。到隔离病房我学会了看肺部CT,感觉跟口腔颌面部CT也差不多,不过要更专业地判断可能还差一点,比如胸腔积液什么的,感觉还不太内行。

护士长更是里里外外操碎了心,她今天亲自给我们医护人员熬红枣鸡汤,一个煨罐炖满了,二三十人的团队每人也只能分一两勺,大家都喝得心里暖乎乎的。

昨天护士长亲自查房,发现了很多患者的心理障碍,给他们贴心沟通,消除了他们的恐慌情绪。我觉得,在这种特殊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心理治疗比药物治疗更加关键,每一位患者都孤零零的,没有家属陪伴,如果有,那一定是隔壁床的患者亲人。护士长详细地记下患者们的各种需求,包括有人牙膏用完了,有人想吃点粥等等,她想着法子都给解决了,而患者们回报的,是一封封发自内心的感谢信。

绝大多数患者,都对我们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和理解,也有极少数不配合的,比如,有一位患者拒不接受每天血糖检测,她是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对她意味着极度危险,尤其是易进展成重症,但是,沟通非常困难。新冠肺炎可以让某些患者陷入不可理喻的固执和绝望。

我们的病区,住着好多夫妻患者甚至全家人,每次收进这样的家族病人,我们都感觉既难过又无助,谁能知道病毒传染性如此之强,而且,我们早期的宣传,是建议居家隔离,但是,大量的家庭只能做到居家,却无法做到隔离,这是很现实的问题。防控隔离政策一直在变,都是跟着态势在调整,任何人都没有预料会发展到这一步。这也是我一直劝大家不要做无脑喷子的原因。

我们病区的老总,昨天带着心电图机进入隔离病房给几个患者做心电图,最终排除了心脏疾患,大家也舒了一口气。老总晏医生本来就很瘦,这一周下来他颧骨已经瘦得突出了,眼窝深度凹陷。他进病房前的照片,是我们所有人里面最帅的。

前几天我们病区新分来一位男护士小谢,可能因为病房护士实在太辛苦了,加一个得力助手吧。他每天都要进病房工作,比我们医生辛苦得多。晚上休息他睡在我上铺,话很少,很忧郁的样子。我曾让他把我的电话捎给我的几个轻症患者,通过加微信进行医患沟通,发现这一方式很好,毕竟我们防护服有限,每天只派一两人查房,管床医生很难实时了解患者病情,其实更需要的是心理治疗,在微信交流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患者的感激之情,微信沟通很显人性化,我觉得可以全国推广,但又想想,可能我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人吧。

有一次在寝室里,小谢给我们诉说他在病房里的战况:一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面罩给氧,生活不能自理,端屎端尿的事,自然就落在病房唯一的男护士身上。他形容说,不要指望N95口罩有多牛逼,当端着屎盆走向厕所时,那股臭味冒着热气扑鼻而来,他都差点吐到口罩上了,只能强忍,倒掉后马上冲洗便盆再放回去。

小伙子只顾说,它都不知道寝室几个哥们呀,饭点刚刚过,口里还有土豆白菜牛肉的余香。其实呢,大家除了对他工作的膜拜,根本就忘了还有恶心这种事。

说起吃饭,我们一直是病人吃啥我们吃啥,一样的盒饭。老干妈和小康牛肉酱是我们续命的支柱,主任亲自买的。这一周,我还喝了一生中最多的蒙牛奶,吃了一生中最多的银鹭八宝粥。

昨天晚上,我正躺在床上,听到小谢好像情绪很激动的样子说话,应该和他老婆起了一点争执,他拿着手机语音聊天一直在劝他老婆。

我听了一下,他老婆也是护士,估计是为主动请缨上战场的事。小谢一再强调隔离病区太辛苦,而且他老婆一旦上场,家中孩子扔给老人根本不放心。更震撼的是,他老婆主动请战的地方,是重症病区,全医院最危险的隔离病区。

我就一直在床上听着,最后发现小谢直接起身到厕所吼起来:“你实在要去的话就申请把我们调到同一个病区呀,那样有什么事情我还可以给你帮下忙啊,这总可以吧”。

我听得心里一酸,其实,像他们这样的故事,在医院里面,真的很多很多。不矫揉,不夸张,没有那种“不计报酬、不论生死”的豪壮,只有满满的爱与默默的奉献,而他们的情怀,才是这场战疫中的主旋律,没有口号,只有付出,平凡而不为人知。

今天,我问了下小谢最终怎么决定的,他默默地发了我一串图片,啥话也不说。那是他老婆的日记,我看到这一张就明白了。

晚上,看到了小谢发的朋友圈里的视频,是他的孩子。

是的,整个医院,前线上都缺人,太缺人!据说,第一批进隔离病房的人,已经在外隔离两周后,马上返院继续下一个轮回,连家都不能回。

何止前线缺人,后勤保障同样缺人。行政科室领导干部已经全部加入到整个疫情防控的流水线工作中。财务科科长甚至亲自负责登记工作人员和病患送餐。

一个城市,当工作岗位上的人员匮乏,而现有政策严控人员流动,与它形成尖锐的矛盾时,势必引发各种调控滞后甚至反常现象,孝感如是,武汉则更甚。对于有的非常现象,我们既要理性批评,更要从大局上去宽容。我一直劝大家不要当无脑喷子,这样对疫情毫无帮助,反而会让决策层为应对舆情而动作变形。

我看到,武汉,政府已经在與论的重压下举步维艰,它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会被无限放大,没有人会考虑武汉现在的疫情态势给社会协调能力带来的巨大障碍。江苏医疗队在天河机场滞留四小时,引发微博血喷式狂欢;各种发布会视频,被人逐帧挑刺;因患者转运中未能及时妥善安置引发巨大舆情,中央指导组责令其负责人对患者逐一道歉,而穿防护服道歉引发新一轮媒体狂欢,作为医生,我认为,在确诊患者面前穿防护服,是无庸指责的,我们不穿防护服,都禁止踏入病房。事实上,当道歉的指令一下达,就已经注定,他们无论怎么做,媒体都会有切入点批判。

为平息喷子而出台举措,为应对舆情而动作变形,是我隐忍很久而没说的观点,因为说了必将受到大家的攻击,尤其是在这个“骂武汉”已经成为天然正义的时期。我不愿看到,在疫情应该成为当务之急的时候,决策者却被迫在极左和极右中奔波。现在,我看到,受武汉舆情教训,其他城市在迎接医护救援队到来时,摆出象国庆阅兵式的阵容,试问,这些地方难道不缺人吗?那么多的人,用在物资调度,食物配送,救援队住宿改善,以及患者隔离区后勤保障上,哪一样不缺人?

舆情可以救国,也可以灭国,这是被其他国家无数的惨痛历史教训证实过的。

所以,当我的上一篇文章《孝感,隔离纪实!》发布后,全国各路媒体、自媒体也嗅过来,想采访打探一些孝感抗疫更深层的消息,我一一拒绝了。接触自媒体圈子多了,我最大的认识就是,他们最在乎的,是新闻的传播性,而不是真实性,而传播的要诀就在于尽极放大,有时甚至不择手段,没有底线!

哇哦,刚刚值班室对讲机响了,这大半夜的我不禁一紧。听到是其他隔离病区的呼叫,瞬时舒缓。对讲机这玩意,在隔离病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唯一的毛病就是串频,一呼叫整栋楼都要收到,然后各自判断是不是自家的消息。

我还是再次提一下护士吧。如果以后给抗疫战论功奖励,我建议把最高的奖项颁发给护士,她们既冲在最前线,又冲在人们视野之外。

前天因为护目镜起雾问题,我发了个微博求助。

然后,私信里顿时涌入大量的信息,有介绍方法的,有邮寄材料的,包括专业防雾液体,防雾擦布,还有些人自费在淘宝上买好准备直接寄过来,那一会子我真被感动得一塌糊涂。估计过两天就会收到了,我会让大家都尝试一下,如果效果显著,一定会立马进行全国推广!

其实,我更迫切希望,能有防护服捐赠该多好啊,现在我们的防护服日趋紧张,比口罩紧张,虽然每天都能领到一些,但是数量真的好少,我们都不知道到底能够撑多少天,护士长也不知道。

夜,已经很深了,看着窗外无尽的黑夜,想着近日医院又有几位同事被感染,心生凄凉,欲升还沉,我不能让这种悲悯袭扰,毕竟,除了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我们别无选择,更不能退缩,只能各自在心里念叨:我,应该不会是下一个。

天,终究会亮。

最后,写一首诗,打打气吧。

长征(抗疫篇)

白衣不怕疫征难

万咳千喘只等闲

病友飞沫腾细浪

口罩严捂非笑谈

输液给氧人心暖

免疫渐强病毒寒

更喜出院赛入院

三春过后尽开颜

孝感市中心医院   徐勇刚

2020.2.13日凌晨     于隔离七病区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