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一则消息让很多人非常疑惑:“湖北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
为什么新增病例突然暴涨?
可能有些朋友担心一天之内突然涨了这么多是不是疫情加重了。其实这些增加的确诊病例并不都是新发现的病例,而是在做了影像学检查之后将之前一些疑似病例从“疑似”转为了“确诊”。
诊断,就是弄清楚病人所患的到底是什么病。比如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要做出诊断,需要有临床资料的支持,临床资料是医生诊断疾病的基础,包括病史、体征、化验和辅助检查结果等。比如有没有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对其他省份的病人来说,有没有去过武汉或者接触过武汉回来的人员。血常规检查有没有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计数的异常。双肺CT有没有典型的改变。
根据临床资料的来源,有症状诊断、实验室诊断、影像诊断、病理诊断等等。根据诊断的确切程度,可以分为初步诊断和临床诊断。其中,对于疑似病例属于初步诊断,而临床诊断则是确定诊断。要做出准确的临床诊断,就要结合各种证据来判断。
如果医生根据病人的基本情况初步诊断一个人是新冠肺炎患者,则会进一步安排做核酸检测。什么是核酸检测?也就是告诉你这个病毒到底是张三还是李四。只有明确了确实是新型冠状病毒,才能说病人就是得了这个病,做出临床诊断。就像肿瘤,最终确定它是什么肿瘤要依靠病理学结果,才能确定它到底是不是肿瘤,是什么肿瘤。
之前一直是核酸检测结果阳性才是确诊患者,而那些疑似病人,有很多没有做核酸检测,因而无法确诊到底是不是新冠肺炎还是流感或者其他病毒感染。但是这种情况就导致大量疑似病人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治,甚至有一些人在确诊前就已经去世了。
现在湖北省“疑似病例”标准放宽了,只要符合“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这两条临床表现,就可考虑为疑似病例。疑似病例只要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就是临床诊断病例。在没有核酸检测的情况下,作出临床诊断,也是属于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
虽然有些人可能不是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但是对于有肺炎影像学改变的疑似患者,将他们单列出来进行隔离,可以加快患者规范治疗的速度,减少排队等确诊后再治疗,对控制整个疫情发展是有利的。
也许这段时间还会有大量新增临床确诊病例数,但应该不会一直保持每天新增14000多,所以大家不用太担心。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