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20年2月11日14:24,确诊42718例,疑似21675例,重症7333例,死亡1017例,治愈4060例。
(以上数据来源:丁香园·人民日报 统计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实时动态)
2月8日,一位武汉医生在家中写下自己居家隔离治疗新冠肺炎的历程,从发病、疑似、确诊到好转用了21天。
原文出自医学界
封面取自《花冠病毒》一书
我是武汉一家医院的内科主任医师,从事内科临床工作30年,今年是52周岁。
新冠病毒肆虐,使湖北武汉乃至全国遭受了巨大的灾难,让许多人不幸致病,没想到我也成为其中一员。
我从发病到好转,共经历半个多月。
2月4日我和先生的第二次核酸检测结果均呈阴性,我们的努力终于有了好结果。
在此,希望我们的经验可以给大众一些参考。
疑似
1月15号上班接诊病人后,我感觉异常疲乏,全身肌肉酸痛,浑身乏力,随即感觉寒战发热,自测体温38度。
我暗想可能“流感中招”,于是我购买了治疗流感的药品口服,晚间随即热退,之后坚持服用感冒和解热镇痛药物,未再发热。
但浑身乏力肌肉酸痛并没有减退,后来还出现轻咳嗽,脓涕中带少量血丝。
我感觉不对劲,流感应该1-2天好转,这种病毒很厉害,侵蚀了我的鼻腔,引起鼻腔黏膜破损出血。
1月20号我拍了胸片提示:右下肺炎,左肺轻度肺炎。
1月21号早上8点我到武汉市一家医院挂号看发热门诊,这时门诊大厅前来看病的病人早已人满为患。
两天后拿到检测报告,血常规提示:淋巴细胞降低到正常的一半,我明白这意味着病毒入侵体内,作为抗击病毒的国防军已经伤亡过半了。
七项检测“甲流、乙流、支原体、衣原体、腺病毒”检测均阴性,排查了流感等常见病毒,肺CT提示:双肺感染,右肺为著,间质性肺炎。
作为一个内科主任医师,看到检测结果,我基本判断自己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接诊医生诊断:病毒性肺炎,新冠肺炎疑似病例。
当时各大医院肺炎床位均紧张,无法入院治疗,也不能及时做核酸检测,只能在门诊治疗。
这样的情况下,我只能选择居家隔离治疗。
先生是手术室麻醉医师,作为我的密切接触者,不能继续工作,向医院说明情况后,和我一起居家隔离观察。
确诊
1月23日,我们等到了核酸检测的机会,我和先生都采集了咽拭子样本做了核酸检测,等待结果。
1月25日是春节,一觉醒来,感觉全身肌肉酸痛和乏力有明显好转,自从卧病在床后我就没有洗过头,那天用尽力气把被汗水湿透了无数遍的头发清洗干净后,整个人感觉轻松了许多。
中午我接到医院电话,我们送检的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了,我的核酸检测结果为双阳性,先生的为阴性。
我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医院正在积极为我联系住院。
我感觉自己病情逐渐好转,可以继续在家隔离和治疗,但如果留在家治疗,又担心感染先生。
我征求他的意见,他说:“我们是医生,懂得治疗和消毒隔离,目前我没有感染,加上平时就在锻炼身体,免疫力强,以后也不会感染,你就留在家继续治疗吧。”
这时候已是一床难求,想到许多确诊和疑似的危重病人也在等床位,我们决定把有限床位留给更需要的病人,选择居家隔离治疗。
医院尊重我们的选择,并将我作为确诊新冠肺炎居家隔离治疗病例上报区疾控中心备案。
当天下午区疾控中心打电话给我,详细询问了我的发病经过和检查结果后,按照确诊病例备案。
第二天区疾控中心安排消毒工作人员到我家进行了全房屋每个房间喷洒药物消毒,紧闭门窗1小时,然后开窗通风,所在楼道和电梯间、电梯按钮也喷洒药物消毒。
经过了这次全面消毒,我也放心和安心了许多。
好转
接下来的日子,也有病情不稳定和反复情况,但总体来说,乏力在减轻,体力也慢慢恢复,我对自己的痊愈更加有信心了。
2月1日,我再次到武汉一家医院复查,血常规提示淋巴细胞升高到正常水平,肺部CT显示,右下肺炎吸收好转,右中叶和左肺新增少许感染病灶,结果仍然是双肺肺炎。
我仔细对照两次肺CT片,看到病灶明显吸收好转,和自身体验一样。我确信自己肺炎好转了大半。
为我接诊的医生看到我的检查报告非常激动,一个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例,居家治疗居然好转得这么快。
他对我说,我的好转给了他对这次战胜疫情的信心,他将继续战斗,努力治疗更多的病例。
我非常理解他的压力,每天那么多的新冠病人等着治疗,医院却没有多余的床位收治病人,核酸检测试剂也供应有限,甚至对这种新型冠状病毒都没有特效药物治疗。
看着病人的无助,作为医生,内心是痛苦和无奈的。
今天我的好转,不仅给这位医生继续战斗在一线的勇气和鼓舞,作为患者,我通过自身的体会,内心也对武汉战胜疫情充满了希望。
2月4日是立春的日子,我和先生的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这意味着我们的居家隔离治疗成功。
患病者病情好转,照顾患者的“临时医护”也没有感染。
完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