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本该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却因为一场疫情变得沉重而危急。新型冠状病毒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举国上下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考”。在这场“大考”中,冲在最前线的就是医务工作者,他们有人选择逆流而上,奔赴一线救治感染患者;有人选择镇守家乡,防止疫情蔓延,守护一方平安。
众所周知,癌症患者更容易被感染,一次普通的感冒都可能让他们的治疗回到起点,更何况这种来势汹汹的病毒。中国有千万癌症患者,疫情时期“进则感染、退则弃疗”,每一次去医院治疗都成为他们生与死的对赌,而他们的治疗医生则成为照亮生命的那道光。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位基层放疗科医生——翟同振。
翟同振和同事穿着简易防护服在工作
没有专业防护装备护体,也要和死神一决高下
记者联系到翟同振时他刚刚从放射治疗室出来,今天他又治疗了8名癌症患者。翟同振介绍,春节期间,他所在的放疗科有11名患者正在接受放疗,有些人已经是晚期,时不我待。在今天治疗的患者中,有一名是“老熟人”了,因为夫妻二人都是翟同振的病人,丈夫患食道癌,刚刚于大年初二去世。妻子是乳腺癌,忍着失去丈夫的悲伤,顶着被疫情感染的风险前来治疗。翟同振和同事不但要给患者治疗,还要做心理疏导,帮助她度过这一危难关口。
前线的医生在救治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翟同振和同事也在和死神赛跑,和时间赛跑。疫情期间,放疗科的医生除了治疗病人还要担负起排查疑似病例的责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区分“发热”原因。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准确判断“癌烧”和“疫烧”十分重要。对于复杂病例,翟同振还会通过精准云放疗平台联系上级医院进行远程会诊、排查,确保最佳治疗方案。对肺癌患者也会重点观察病情发展,他和他的同事都知道,一旦患者被病毒感染,将是灭顶之灾。
目前,翟同振所在的县城已有3人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他所工作的惠民县人民医院有6名疑似人员在接受隔离观察,由于基层医院条件有限,隔离区只是临时开辟出的几间病房,位于翟同振工作的楼上,直线距离不足20米。由于防护物资全线告急,翟同振只有普通的外科医用口罩和一次性防护服护体,为了治疗更多癌症患者,只能将自身安危寄托给“运气”。
抗疫“夫妻档”,疫情来了一起扛
据了解,翟同振的妻子也是一名医生,在惠民县夕阳红老年公寓工作。老年公寓也是疫情防控的重点,每天给老人测量体温、消毒、做心理疏导成了这里的日常。疫情爆发后,翟同振和妻子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中,一边治疗病人,一边排查疫情,同事称他们是“抗疫夫妻档”。他们最小的孩子刚满7个月,正处在需要照顾的年龄,也是抵抗力较弱的年龄,如果父母身上携带病毒,被感染的几率非常大。为了避免感染,从大年初三到现在,翟同振已经连续十天没有回家了。
其实,这已不是翟同振经历的第一次突发疫情。早在2003年“非典”爆发时期,翟同振就参加过一线救治。当时他所工作的滨州市中心医院(惠民二院)针对疫情成立了急救中心,专治“非典”患者,刚刚参加工作一年的翟同振主动申请到急救科工作,这一干就是一个月,不记得救治过多少患者,只知道回家时父母看到他都流下了心疼的泪水。比起那场战役,翟同振说:“我们现在做的更多的是在排查疑似患者,减少感染患者,不给一线医生增加工作量”。
这是一场守望相助的战役,没有人知道还要持续多久,但是一线医生和基层医生都已做好了心理准备。翟同振说:“我是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刻在骨子里的信仰,疫情一刻不消,我们决不退后一步”!
疾风知劲草,危难显忠诚。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不知还有多少像翟同振这样的基层医务工作者,他们坚守岗位,治病救人,用七尺之躯与疫魔争夺生命;他们披荆斩棘,冲在一线,与病毒正面交锋;他们一往无前,将生死置之度外,用赤诚之心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疫情当下,向所有医务工作者致敬,盼望你们平安归来!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