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的纠结:宝宝还能去打疫苗么?

2020
02/07

+
分享
评论
疫苗与科学
A-
A+
建议各位爸妈,能尽早给孩子接种疫苗就尽早接种,缩短宝宝的裸奔时间,降低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感染

这是一个艰难的问题。

陶医生平时一直在建议各位爸妈,能尽早给孩子接种疫苗就尽早接种,缩短宝宝的裸奔时间,降低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感染风险。

然而,目前全国的新冠疫情还处在高峰期。如果现在去接种门诊接种疫苗,孩子和成人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会增加吗?不去接种,孩子裸奔的风险又是多大?到底该怎么办?

家长很担心,接种门诊其实更担心。我相信全国的接种门诊都在考虑是否停诊以避开目前紧张的疫情局面,已经有接种门诊宣布停诊,何时恢复等待通知。

嘉兴市海盐县疫苗接种门诊推迟常规疫苗的接种,狂犬病疫苗除外

陶医生当然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但一直下不了决心写这篇文章,毕竟我希望能给大家明确的建议,而且是恰如其分的建议,即不夸大新冠疫情的风险,也不夸大推迟接种的风险。给这样的建议,本身也是冒一定风险的。

随着假期即将结束,宝宝能否按时接种疫苗的问题必然提上议事日程,来问我的网友也越来越多,我对这个问题的考虑也逐渐成熟了,下面我将给出明确的建议。

01

现在出门的风险有多大?

先来看新冠疫情。

截止2020年1月31日 08:09,全球报告新冠确诊病例9808例,其中:中国9720例(湖北省5806例,其中武汉2639例),其他18个国家88例(泰国、日本和新加坡都达到了10例或以上)。

本表中只列出病例数超过200的地区

上面说的都是病例数,但评估疫情是否严重,应该结合人口数来看发病率。这就好比用GDP来看中国,已是世界第二;但如果用人均GDP来看,我们还只是发展中国家。以公开发布的人口数计算各地新冠发病率如下:

中国0.69/10万;湖北9.81/10万;浙江0.75/10万;广东0.31/10万;河南0.29/10万;湖南0.40/10万。

武汉23.99/10万;黄冈7.64/10万;孝感10.21/10万;襄阳4.73/10万;温州2.45/10万。

用新冠发病率来看疫情:武汉为23.99/10万,超过10/10万;武汉外的湖北各地低于10/10万;湖北以外地区按省统计,都低于1/10万,按地市级统计,个别地市超过1/10万但低于5/10万。

这样,用发病率【1/10万和10/10万】两个节点,可以人为把疫情区分出高/中/低三个等级,有什么用呢?稍后说。

02

去打疫苗的风险有多大?

按照我国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接种门诊要与普通门诊、注射室、病房、放射科分开,并保持一定的距离,且要定期进行室内消毒。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版

上海市的接种门诊要求更明确:接种门诊应尽可能设立在底层或二层清洁区内,与儿童保健门诊分室进行,并设置醒目标识。接种门诊进出通道应与存在潜在感染危险的部门分开,避免交叉感染。

这些规定,实际上就是认为:出入接种门诊的是健康人,应该与患者进行分流,避免交叉感染,接种门诊在设置上应远离存在感染可能的区域(污染区)。这种设置上的要求,是接种门诊验收和日常考核的一部分,业内非常重视。

要求如此,实际也是如此。我国很多接种门诊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独立建筑内,与接待患者的建筑分开。即便与接待患者的建筑在一起,通常也有单独通道进出,并且远离污染区。

这一波接种门诊设置介绍,想要告诉大家:

去接种门诊的都是健康人,接种门诊一般远离污染区,去接种门诊接种疫苗感染新冠的风险,要远远小于去门诊看病的感染风险。

03

不打疫苗的风险是什么?

具体到疫苗可预防疾病领域,通过呼吸道/接触传染的疾病,其在平时感染的风险,要远远大于通过消化道/血液传播的疾病。 

通过呼吸道/接触传染的疫苗可预防疾病包括:流感、流感嗜血杆菌感染、肺炎球菌感染、结核、脊灰、白喉、百日咳、轮状病毒感染、手足口病、麻疹、流腮、风疹、水痘。

通过消化道/血液传染的疫苗可预防疾病包括:乙肝、破伤风、乙脑、甲肝、戊肝。

所以,陶医生要告诉大家的原则就是:预防呼吸道/接触传染疾病的疫苗尽量不要推迟,预防消化道/血液传播疾病的疫苗可以接受推迟。

在本次疫情中,相信各位家长都带娃在家居家隔离中,这当然也会降低呼吸道/接触传染疾病的感染风险,所以接种这些疫苗的迫切性客观上也有所下降。

然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等病菌,健康人体内也可以携带,从孩子的监护人传给孩子仍无法避免;另外,环境中轮状病毒似乎也无所不在,隔离是没用的。所以呼吸道/接触传染疾病的疫苗还是应该尽量及时接种。

04

到底能不能去打疫苗呢?

唉,到了不得不表态的时候了。

陶医生的回答是:打,肯定要打,但根据风险/收益分类对待。

一是判断外出的感染风险。

在官方没有发布风险高低的定义前,以目前的发病率水平,陶医生提出:发病率低于1/10万为低风险区,低于10/10万为中风险区,超过10/10万为高风险区。计算发病率的人口数不变,随着病例数的增加,新冠发病率还会上升,高/中/低风险区的界限还可以进行调整。

以上定义仅为陶医生的个人观点,任何其他医生或机构如果也给出风险高低的定义,陶医生均不反对,并会根据权威机构的定义更新我的观点。

但是,在目前全国疫情持续走高的形势下,无论是在哪里,响应政府的号召,暂时宅在家里是对的。根据专家们的判断,疫情应该在今后10天左右出现拐点,因此陶医生建议:2月15日前不外出接种疫苗。

二是根据疫苗接种的紧迫性。

婴儿在12月龄内接种的疫苗,大多数都针对呼吸道/接触传染的疾病(乙肝和乙脑除外)的基础免疫剂次,相当于饿肚子时的垫底餐,非常重要。这些疫苗剂次接种的迫切性或是说推迟接种带来的风险,要大于12月龄以后接种的疫苗(有很多是12月龄内疫苗的加强免疫剂次)。

所以,原则上说:12月龄以内疫苗需要优先接种,或者说是尽量不要推迟;12月龄后接种的疫苗剂次,可以接受推迟。

还有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什么叫疫苗接种推迟?

搞清楚这点,就不至于太纠结。

举个例子就明白了:比如乙肝疫苗第2剂的标准程序是1月龄接种,1月龄指满1月龄当天算起,不到2月龄当天的30天左右。也就是说,1月龄其实是一个30天左右的时间段,而不是某一天,这30天可以认为是疫苗接种的宽容期。

如果某宝去年12月21日出生,今年1月21日满1月龄,可以去接种乙肝疫苗第2剂。接种门诊实际约1月22日(23日武汉宣布封城,24日是除夕夜)去接种,此时宝宝是1月龄+1天。但是,宝宝当时没去接种,此后疫情形势急转直下。

按陶医生的建议,如果宝宝2月15日前宅在家里,2月17日才去接种乙肝疫苗第2剂,那么接种时宝宝是1月龄+27天,并非2月龄。也就是说,从预约日期的角度,宝宝是推迟接种了乙肝疫苗第2剂,但从标准程序的角度,宝宝还是在1月龄的宽容期内及时接种了。

如果没法做到及时接种,尽快去补种即可。有些网友可能会纠结,推迟接种后是否要重新接种?陶医生可以很肯定地说不需要,只需要缺几剂补几剂。

现在,你明白推迟接种疫苗应该如何理解了吧。

12月龄内接种的疫苗,其实都有30天的接种宽容期;超过30天接种才算不及时接种,通常应该避免不及时接种,但在不可抗力情况下可以接受。

实际情况下,12月龄内疫苗不及时接种还是很常见的。下图是中国疾控中心刘大卫在2007年发表的论文:北京5种常规疫苗的及时接种率,常住儿童为86.9%(乙肝疫苗)~95.5%(卡介苗),流动儿童为41.0%(乙肝疫苗)~54.7%(麻疹疫苗)。

12月龄以上接种的疫苗,其实宽容期是365天,很少会出现不及时接种的情况。

好了,在明确了外出的感染风险,疫苗接种的紧迫性和推迟接种的含义后,陶医生提出以下接种建议:

最后陶医生再提醒大家:疫情期间,去人群密集/封闭场所需要戴口罩,勤洗手很重要;疫情数据也在动态更新,本文所做分析仅代表当前情况。

中国疾控中心关于口罩使用的建议

世界卫生组织提醒洗手很重要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