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医二代 我们 学医

2019
09/02

+
分享
评论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A-
A+
我们是医二代,我们,学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我们

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医二代

自小的玩具就是听诊器、白大褂

身体器官和结构早就了如指掌

角色扮演绝对是打针的那一个

或许缺爹少妈的日子很多

但崇拜早已深种

所以长大后

就成了你

廖秦平医师&吕涛医师

妇产科医师吕涛,标准医三代,且是妥妥的妇产科医三代。姥姥和母亲可都是先后捧回“林巧稚杯”的大专家,努力奋进的吕大夫,沿着长辈的足迹,援过藏,支过边,五好青年点个赞!

佘飞医师&母亲

心脏内科医师佘飞,沿着母亲的心脏内科之路走了下去。提及为何当初会选择学医,佘医生觉得,这就是一件十分自然而然的事情,不知不觉,就继承了母亲的职业。

唐宇哲医师&父亲

泌尿外科医师唐宇哲的父亲是一名结核病医生,儿子学医,可谓是老爸一手促成,耳濡目染加时不时敲边鼓,选择学医似乎是水到渠成。儿子选择了不同的专业方向,老爸还是很支持的~

朱剑津医师&母亲

骨科医师朱剑津常常笑称自己是个“叛徒”,虽然学了医,也是医三代,但家里世代中医。为啥学了西医呢?朱医生开玩笑说,考了八年制,一气儿读下来多棒!

缪国斌医师&父亲

心脏内科缪国斌医师的父亲是一名基层医生,父爱如山,男人之间的交流似乎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将父辈的职业当做自己一生为之奋斗的信仰,应该就是最深沉的爱的表达了。

赵喆医师&医疗家族

骨科赵喆医师,可谓生长在如同医疗机构的家庭中:奶奶医院主管,姥姥专科护士,爸爸医院电教室主任,婶婶神经内科医师,姑姑医院病案室主管,嫂子专科护士,表弟医院统计师,妻子消化内科医师……据可靠消息,女儿抓周时,还抓到了象征着医生职业的——葫芦~

出品:宣传中心

文:南子钰

部分手绘:张燕

特别鸣谢:所有出镜医师及鼎力支持的家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学医,二代,医师,母亲,内科,骨科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