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小伙饮料当饭 连喝三天把命丢了!“糖”如此可怕?

2019
05/29

+
分享
评论
广东生科
A-
A+
“糖”不是洪水猛兽,只要能做到科学控制糖类摄入量,许多健康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可乐喝进ICU?

夏天到了,在烈日炎炎之时,如果能来上一瓶冰凉的可乐,就能在顷刻间浇灭心头的燥热。

然而,可乐、雪碧这类的饮料虽然好喝,却不能多喝。如果每天把饮料当水喝,自然要出“大事”。

前几日,江西南昌一位24岁的小伙就是这样,长期拿可乐当水来喝,一晚上要喝3瓶1.25升的可乐。结果突然昏迷被送进了ICU,经过诊断才发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无独有偶,早在2015年,浙江有一位20岁的小伙,他因为没有胃口吃饭,每天只喝20瓶碳酸饮料,连喝了3天后出现恶心、呕吐、情绪烦躁、精神恍惚。被送到医院后,测出他的血糖比正常人高了20多倍,症状是明显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第二天因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答案其实显而易见。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糖分,长期拿碳酸饮料当水喝,会使人体摄入糖分严重超标,从而使身体处于长期高血糖状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指导原则,普通成年人日均糖摄入量的上限是50克(总能量的10%)。而在某品牌可乐的营养成分表中可以看到,每100毫升可乐中,含有的糖分是11.2克,那么一瓶500毫升的可乐所含有的糖分就是56克,就已经超出了普通成年人建议日均摄入量的上限。

一瓶可乐尚且“糖爆表”,更何况长期每天都要喝3、4瓶可乐的。在这种高血糖状态下,会给胰腺增加极大的负担,长期如此,超出了胰腺的承受范围时,就会变成糖尿病。

糖的是是非非

人类对于“甜味”的追求仿佛是出于本能的。

盛夏的午后,来份冰激凌;疲惫的深夜,喝一杯奶茶……在酸甜苦辣咸五味中,甜味似乎一直都是最特别的存在。生物学家发现,甜味是人类出生后首先接受和追寻的味道,如果在孩子哭闹时给他一点甜味,孩子的心跳便会慢下来,表情也会越来越会放松。

人吃甜食时,口腔中的甜味的受体受到刺激,激活大脑中的奖赏回路,回馈给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分泌大量多巴胺,刺激神经末梢,使人产生兴奋感和愉悦感。这也就是人们认知中通常会有的“吃甜食会感到开心”的主要原因。

糖类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成分,油C、H、O三种元素组成,又称为碳水化合物。

糖类为人体机能的正常活动提供能量,是能量的主要来源,占人类食物所提供的总能量的60%-70%,同时还能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够维持大脑功能必须的能量,调解脂肪代谢等。

人体如果缺乏糖类就会导致全身无力、头晕、心悸、脑功能障碍等,低血糖严重者会导致昏迷。

但如果糖类摄入过多,人体组织吸收不了,就会转化成脂肪存储于体内,造成肥胖,久而久之,就会诱发2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

如何科学控糖?

糖,不吃不行,吃多了更不行。有的人为了减肥盲目戒糖,却导致自己出现低血糖;而有的人没能抵挡住“甜味”的诱惑,大吃大喝,对健康又是新的威胁。

其实,糖的关键,不在“戒”,而在于“控”,我们需要做的是“科学控糖”。

该吃多少糖?

想要做到“科学控糖”,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一个人每天摄入糖类的“天花板”在哪里,一天最多能吃多少糖,超过多少糖摄入是不健康的。

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上对于“游离糖”的指导意见:每天摄入游离糖最好不要超过总能量摄入的10%,如果能控制在5%,对健康更有好处。

正常成年人每日摄入总能量在2000千卡左右,所以,平均每天摄入游离糖的总能量在200千卡以下为佳。糖类的能量转化率约为4千卡/克,通过换算可得,200千卡的能量约等于50克的糖。所以上文中所提到的“正常成年人的一天的糖类建议摄入量为50克”也是由此得来的。

但因为人体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人每天所需要的总能量也是不同的。就像一个孱弱的老人和一个身强力壮的青年,每天所需要的总能量一定会有差异。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大概估算一下总能量的摄入,进而计算出每天能够摄入的游离糖最大量。

学看营养标签,避免“甜蜜陷阱”

想要科学地控制糖类的摄入,除了知道自己每天能吃多少糖外,还要知道自己每天吃了多少糖。

在生活中,加工的预包装食品上的都会有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就能告诉我们答案。

在配料表中,每一种配料的含量是以“从多到少”的顺序进行排序的。所以配料表中,位置越靠前的,其含量越高。

在上图某品牌酸奶的配料表中,白砂糖的位置仅此于生乳之后,说明在这瓶酸奶中,除了生乳外,含量最多的就是白砂糖,同时紧随其后含量排第3的淀粉也属于碳水化合物,在经过人体消化后同样会转化为葡萄糖。

而想要知道食品中糖类含量的具体含量,就可以依靠营养成分表中给出的数据进行具体推算。

在某品牌零食的营养成分表中,可以看到,每100克所含有的碳水化合物是56.7克,如果一次吃100克的零食的话,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的量就是56.7克。

而摄入的这56.7克的碳水化合物就会进入人体,经过消化道的一系列反应后,变成血液中的葡萄糖。

现在商场中售卖的很多食品会打着“低糖”、“纯天然”的噱头,但一旦认真留意一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就会发现这些噱头都是经不起推敲的。

所以,学会分析食品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在食用前多加留意,就能够避免很多“甜蜜陷阱”。

如何吃糖

想要科学控糖,并非一点甜食都不能吃,而是需要将每日糖摄入量控制在“天花板”之下。

有包装的食品可以通过计算得知摄入的糖含量,就能够对自己吃了多少糖做到“心中有数”。

但是例如饭菜和一些没有包装的食品就很难估算出糖的具体含量。针对这种情况,只能尽量不要在饭菜中加糖,不要吃甜味太过明显的菜。同时做到对“量”的控制。

总而言之,“糖”不是洪水猛兽,只要能做到科学控制糖类摄入量,许多健康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活动来啦】

“护理创新我有一套”第二轮活动来了!鉴于第一轮活动仍有不少护士申请参加,但由于时间问题而遗憾错过,现健康界搭建平台启动第二轮,征集全国护士临床创新技能。情系患者,心灵手巧的你,快向健康界全平台240万用户秀出你的创新发明吧~戳此即刻参加活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饭连,饮料,小伙,碳酸饮料,配料表,糖类,甜味,营养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