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超声——透视冠状动脉的“第三只眼”

2019
04/29

+
分享
评论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A-
A+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也越来越复杂,医生如何才能准确找到病变位置并开展手术呢?

冠状动脉是为心脏供血的动脉,结构复杂、分支较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也越来越复杂,医生如何才能准确找到病变位置并开展手术呢?这就需要透视冠状动脉的“第三只眼”——血管内超声来帮忙。

近日,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四院)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在血管内超声的指导下,成功为一例冠心病患者实施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来自山东荣成市的李先生,因胸痛加重一月入院,被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当地医院行冠脉造影提示左主干、前降支均有狭窄,且血管堵塞面积较大。为了精准施治,心内科介入团队决定为李先生在血管内超声引导下行冠状动脉介入术。通过超声仪器的准确测量,发现李先生左主干全程有80%狭窄并伴有卵圆形纤维斑块,回旋支开口至中段70%弥漫性狭窄,远段90%狭窄,需及时处理。过云峰副主任医师立即为患者行支架植入治疗,手术顺利。术后血管内超声清楚地显示血管通畅;支架贴壁情况良好,植入支架直径与血管直径完全匹配,无夹层、血肿;植入支架后回旋支开口未受累,血管管腔面积足够,无需分支支架。

据过云峰介绍,传统的冠脉造影虽然一直被认为是评价冠脉病变的“金标准”,但这种方法在临床实际应用当中也表现出诸多不足,如只能显示管腔的情况,不能显示病变所在的管壁和斑块情况等,极有可能使医生低估冠脉病变程度。

血管内超声

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诊断方法,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技术是将头发丝般粗细的超声探头送入靶血管内,在血管腔内进行360°扫描,通过显示屏清晰显示心脏血管结构和病变。它可在造影术的基础上,对冠状动脉内腔实施进一步检查,将冠脉血管内病变“看”得更仔细:不仅可以定量测定分析血管直径、狭窄程度,还可明确冠脉病变的形态、性质及病变分布。作为冠脉造影的重要补充手段,IVUS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单独依靠肉眼分析病变严重程度的不足,提高了病变诊断的准确性,避免了经验性过多支架植入,对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策略、支架选择和效果评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专家介绍  

过云峰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擅长心血管常见病诊治,尤其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及永久起搏器安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供稿|心血管内科

专业审核|谢志毅

编辑|谢霜、金彦斌

责任编辑|陈慧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管,超声,支架,冠脉,病变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