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大学生们为什么不愿意回母校?

2019
02/07

+
分享
评论
王秀华
A-
A+
笔者对教育工作是门外汉,不敢妄加评论。但我们的教育要向何处去,素质教育的路到底该怎么从文件要求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是不是值得高度重视呢?

记得在医疗机构工作时,笔者曾经主持过单位组织的职工子女在校大学生座谈会。座谈期间发现了一个十分意外的事情:当笔者询问几个同学春节期间有无造访母校和探望老师的计划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摇了摇头。再询问原因,他们又大多以沉默作答。记得当时曾经撰文就此做过粗浅的分析。

这次春节又有机会接触几位学医的在校大学生和已经就业甚至在医疗工作岗位上颇有成就的毕业生。谈起对母校的情感,他们之中有些人的谈吐,颇令人联想起“五味杂陈”那句成语。

有一位学生当年是以优异成绩考入名牌大学的,当时校方曾将他引为学校的骄傲。谈起高中时代的经历,他竟然吐出了“不堪回首”几个字。据他说,在高考之前的半年里,他精神上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主课老师、班主任老师甚至学校领导都用这样那样的方式对他表示“关心”,都殷切希望他考出好成绩,“为学校争光”。“那时候,我觉得自己仿佛不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而是一个工具甚至一件道具。好在考试时发挥得还不错,要是万一考砸了呢?我面对的将是什么样的目光?真不敢想象......”有一位同学谈到,他最伤心的是老师的“势利眼”,接近高考时期,老师集中精力安排“吃小灶”的,都是学习成绩好或者中游以上的同学。象他这种看来升学“没戏”的学生,干脆被老师当作"另类" 晾在了一边,上课提问问题老师不爱搭理,交上去的作业老师又不屑于批改, “感到在人格上受到很大伤害”。连老师也没想到,这位同学考出了平时从没有考出的好成绩,结果呢? “老师的冷脸又立马换成了笑脸”。还有几位同学不约而同地谈到,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大搞加班加点,大搞题海战术,同年们正常的休息、娱乐和体育活动时间都被剥夺了,“过得简直是噩梦般的日子”。

看来, 在对母校冷漠的外表下, 掩藏的是一颗颗因应试教育而深受伤害的心灵。

其实,就连他们自己也未必不知道,事实上不仅仅是他们,就连他们的老师甚至学校也都是应考教育的受害者。据了解,多年来在有些学校,老师的奖金、工资和职称晋升等切身利益都不同程度地同升学率相联系。甚至学校,如果升学率下来了,学校的社会评价会随之降低,不仅生源会受到限制, 而且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多少年来,考大学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近几年大学扩招了,但上重点大学,名牌大学仍未摆脱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都在承受着不能承受之重,大家都在一家高速运转的机器上不由自主地旋转着,从而导致一些与教育本质、目的背道而驰的异化行为频频出现。而由此造成的学生与学校、老师感情上的鸿沟,只是这些行为诸多负面效应的冰山一角罢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生关系应该是贯穿着脉脉温情的的关系,应该是人世间至真至纯和最值得珍视的关系了吧?而应试教育给师生感情联系上造成的裂痕尤其是对师生情感造成双重伤害,不仅对教育界,而且对我们的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警讯。

笔者对教育工作是门外汉,不敢妄加评论。但我们的教育要向何处去,素质教育的路到底该怎么从文件要求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是不是值得高度重视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母校,春节,期间,升学率,老师,教育,学校,笔者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