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救救我们的医生!

2019
02/03

+
分享
评论
王秀华
A-
A+
没有满意的医护人员就没有满意的患者,没有身心强健的医护人员就难以让疾病缠身的患者得到康复,这都是我们心知肚明、耳熟能详的道理。

打开电脑,笔者怀着沉重得近乎窒息的心情,写下上面这八个字的文章题目。

明天就是2019年的除夕了,因了这份沉重感,过春节的喜悦消失得踪迹全无。

心情的沉重,源于昨天到省城一家三甲医院探望一位因呼吸道疾病输液的朋友时的所见与所思。

尽管笔者曾经长期在医疗机构工作,深知医生护士的工作都很累,很辛苦,但昨天下午的所见所闻,却仍然令我大吃一惊!

在急诊科的诊室,一位医生左手背上还贴着输液时留下的胶布,边缘还有血丝渗出,她不经意地与身边的同事说:“明天再输一次液,估计我这点病就问题不大了”。因呼吸道疾病患者多,连走廊的座椅上也坐满了输液的患者,护士们在紧张地忙碌着。我问一位看上去20多岁的男性护士:“挺累吧?”他微微一笑:“还行,到现在连中午饭都没吃呢”,我抬起手腕一看,手表上的时间已经是下午四时!旁边一位老年女性患者慈祥地插嘴问他:“你爸妈不心疼你吗?”,对方依然微微一笑:“不让他们知道,他们就不心疼了呗!”笔者当时还听说,一位刚轮岗到急诊科的医生,由于连续两天高强度工作,身体终于支撑不住,发烧到四十度,被病魔击倒在病床上!

这就是我们的医护人员!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没有满意的医护人员就没有满意的患者,没有身心强健的医护人员就难以让疾病缠身的患者得到康复,这都是我们心知肚明、耳熟能详的道理。但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能使我们的医生护士们身心健康吗?

原因在哪里?

谈到这个问题,可能许多人都会按照惯性思维,一股脑儿把责任归咎到医院的决策团队甚至党委书记和院长个人身上,事实上这是很不公平的!要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医务人员执业环境的不理想,皆因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形成,非医院的决策团队能从根本上进行解决。

比如医务工作者队伍人员不足问题。有些地方一方面是许多医疗机构人员短缺,另一方面是医疗机构的人员“入口”被有关上级行政部门紧紧扎住。这还不算,近几年来还有一种人为和不合理抬高医务人员执业门槛的举措——规范化培训。事实上所谓规范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不断解构旧的规范和促进新的规范的建立,这个过程将会伴随医学科学的发展永远持续下去!再说了,医生队伍的成长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是实践性,其二是晚熟性,让那些在学校苦读多年且早就有过临床实习安排环节的学生,毕业后再集中进行那么长时间的所谓规范化培训,所为何来?这岂非自己创造困难去克服?这个观点笔者早就在有关言论中表明过,在这里不妨再当一次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吧。

比如有的地方医疗机构自身建立绩效考核和正向激励机制的制度环境是否宽松问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的地方医疗机构因执行突击性任务让医务人员加班加点,但却怕触犯纪律红线而连“加班费”都迟迟不敢发放。前些日子,有的地方不是出现过“加班费回收”的事情吗?作为公立医院,严格遵守财经纪律那是必须的,但要总要圈定一个相对清晰的范围,让医院在强化激励机制方面有点自主权吧?

比如如何完善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尽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尽管某些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不匹配,但公立医疗机构既然姓“公”,在财政支持问题上就应该有一个相对刚性的支付规定!在个别地方,不仅在这方面缺少制度规范,甚至还有领导者个人行为给医院造成的经济压力——无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还是某些身份比较特殊的人住院治疗,要医院“不惜一切代价”去处理,几乎成了某些领导者口中的“规范化语言”了,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医院由此造成的开支有很大一部分就变成了由某些领导个人“空头支票”而形成的死账和呆账了。

比如舆论界某些人对医生的道德绑架和这种道德绑架所催生的公众对医务人员的道德审判。医生其实就是一个职业而已!当然,因这个职业的特殊性而形成相对高于其他职业的道德规范,这当然完全正常,但这种正常要求,不能成为将医生当成仅次于神的人来审视和检验的理由!神化医生的行为,不论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都起着无限度抬高社会对医务人员队伍的期望值,从而起到将医务人员架到火上去烤的负面作用!这个话题笔者在多个言论文字中都谈到过,实在不想再在这里饶舌了——对那些故作惊人之语,用神化医生来哗众取宠的人,还是鲁迅先生的话来得实在:“最高的蔑视是无言,甚至连眼珠都不转过去”!

不过终于有了令人欣慰的曙光出现!2019年1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4号文),释放的政策信号清晰而强烈。

该文中强调了坚持公益性与调动积极性并重,强调了强化在管理模式上由粗放的行政化管理转向全方位的绩效管理,强调了强化绩效考核支撑体系建设等项工作。尤其是该文将医疗机构的满意度考核和评价,由过去的仅以患者为对象变成了兼顾患者与医务人员,凸显了医务人员满意度是医院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这一重要管理理念。

这无疑为公立医疗机构完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提供了宝贵的尚方宝剑和用武之地。但愿这一政策的落地,能为广大医务人员改善职业环境与条件提供强劲的助推作用。果如此,那将是全社会的福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救救,医生,医务人员,医疗,医院,笔者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