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永祥 | 少有人走过的路

2018
11/29

+
分享
评论
晔问仁医
A-
A+
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寻医之旅。

五八〇

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

寻医之旅

晔问

问尊严,问名声

问灵魂,问态度

……

READ ON

人 物 介 绍

蒋永祥 ,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白内障组副主任,上海医学会白内障学组委员,主要从事悬韧带病变相关晶状体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2011年度和2013年度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十佳医师,2014年首届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优秀青年专家。第七批省市优秀援疆干部人才,援疆二等功。2016年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和复旦大学“优秀党员”,2017年复旦大学“十佳医务工作者”、“十大优秀医疗援建工作者”称号。

2005年“兴奋性氨基酸与视网膜脱离的关系研究”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9年“白内障微创手术关键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上海市职工合理化建议优秀成果1项。2017年“儿童白内障微创手术治疗”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采访笔记

“我出生在嘉兴。”他说,“那可是全真教邱道长大战江南七怪的地方。”我们同时大笑。事实上,十多年前他在嘉兴担任过一年卫生局副局长,对这座城市的人文极有了解,在他的任内,他跑遍了嘉兴每一条街道,每一所医院,直到今天,他都认为这一年的经历是无法复制。“学会了从宏观处着眼,城市医疗重要资源的平衡配置,以及自我个性的磨砺和锤炼,待人接物的分寸拿捏。”

蒋永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任医师,白内障与晶状体疾病学科副主任,擅长各种类型白内障超声乳化及飞秒激光辅助的超声乳化联合新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专业特色:悬韧带病变相关晶状体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手术,如马凡综合征、球形晶体、外伤性状晶体不全脱位的晶状体超声乳化改良囊袋张力环植入等。

从嘉兴到郑州,再到上海,从眼底病到白内障,再到专攻晶体半脱位和马凡综合征,从临床医生到行政官员,再回到临床——他一路走来是带有传奇色彩的。与他的谈话,常常令我陷入思考。我想,对他的素描可能用管理学上的论点比较合适,他是一位眼科医生,同时,又是一位卓越的自我管理者。他的叙述里,更多的是一位管理者的定位和定见。

“我对自己的定位是,我始终是一个医生,看到久治不愈的眼病被我拿下了,幸福感会爆棚,而且我知道想要什么,那是多年前的援疆经历成就了我,从那时开始,我走上一条少有人走过的路,如今的成果还是可观的。”的确,他的病人来自全国各地,晶体半脱位、马凡综合征病人一年有350例,这个数字是惊人的。

我和他在不久前的“光明行”援滇医疗活动中结识,他每年都会参加义诊等公益活动。当时观察他说话,做事的样子,就有一种特殊的定力,一种富有弹性的坚定。他不张扬,很多东西他能感受到。“我像是坐在中军帐的,有时候能感受到多方的力量。在这种力量中,我还能保持自己的沉静,而不会听风是雨,一惊一乍。其实,我一直有我的原则,第一,推迟满足感;第二,承担责任;第三尊重事实;第四保持平衡。”

他最初的选择是做一个内科医生,因为担心自己的手拙,但就是这双手,很多年前国际著名眼科专家对他的评价是,“天生是做眼科医生的”。“肯定是下过苦功,但后来发现,唯手熟尔是一方面,还有,你想成为怎样的人,一个对医学进步、对人类有所贡献的人,就要向更高的方向努力,还要做科研,要带教和传承。是那盏经久不息的智慧明灯,一直点燃着你。”

“雁塔关中平地起,蜿蜒秦岭秀茫茫”。他是在郑州读的硕士,坐上绿皮火车行驶在中原大地的时候,他禁不住流泪了。一马平川,他脑海中是老师的一句话,好男儿志在四方。透过车窗,他见到大平原的广袤大地上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的农人,也悟到了自己的人生。

“学医的过程,像极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许多时候,每一天的耕耘不能马上见到收成,但是这种不断的田间的精进,可以逐渐使你从一个青涩的、迷茫的人,变成一个真正在心智上、在人格上成熟的人。”他说。

 

1千回百转

“医学”二字,在蒋永祥的眼里是一个神圣的存在。

“不知道为什么,从小就渴望当一位医生,背人渡河,救死扶伤。”蒋永祥说,当年被浙江医科大学录取,他兴奋了两个晚上。

对走进校园的蒋永祥来说,前路是充满未知,也有无限可能的,他有着和大多数医学生一样的热情,但也有惴惴不安的迷茫。“我总是觉得,自己一双手不够灵巧,对于做一个外科医生,我从潜意识里缺乏准备的,我想做一名内科医生。”蒋永祥没有预料到,上天偏偏要给他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他最终成为了一位眼科医生。眼科,是一个考验他在钢丝上独舞能力的需要一双巧手的科室。“刚开始极不适应,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往上冲,慢慢的,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就淡化了,也就能一点一点感受到在眼科工作的快乐了。”蒋永祥如是说。

毕业做了几年眼科医生后,在导师的建议下,他决定去河南医科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师从眼底病专家郭希让教授。有人不解,一个出生于浙江吴越的南方人,为什么要选择了北方的学校读研,蒋永祥的回答是:既然从小浸润在江南烟雨水乡的灵秀,那就应该去看看北方一马平川的豪迈,这对青春是一种磨砺,对性格是一种锤炼。事实上,他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大视野和大胸襟,将伴随着他的人生。

在北方呆够了三年,硕士生一毕业,蒋永祥就回到老家浙江嘉兴市,他在嘉兴市第一医院做了一名眼科医生。此时,他似乎对科研已经产生了浓郁的兴趣,开始领悟科研在临床上的重要价值,他渴望着继续深造,探究更多未知的领域,而考博是第一步。事与愿违,他的考博愿望被医院屡次以“本院临床更需要你”的理由驳回。但是,执念像一粒种子,深深扎在了蒋永祥的心中。很快,贴在医院门口的一张有关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的告示,吸引了他的注意。蒋永祥意识到,让种子发芽的机会,来了。

“当时还是懵懵懂懂,不知道将来会怎样,只想寻找机会做更多的事,这次虽然不是考博,但一定是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在更大的舞台上,才有可能做更多的事。”

成绩优异的蒋永祥通过了笔试、面试、政审的考核,一路过五关斩六将,顺利在2004年当上了嘉兴市卫生局的副局长。他从一名临床医生转型为一名政府机关的官员,这是蒋永祥生命里至关重要的一段日子。

“这次历练富有挑战,我学会了很多,比如:城市的医疗资源如何合理分配,比如重点发展的医学学科的依据,至于为人处事也改变了很多,与上下级的沟通,与横向单位的协调,甚至是作为政府官员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都大有提高,在性格上更加成熟稳重。”

短暂的政府官员的历程,并没有浇灭临床医生的初心。“做个好医生”的梦想再次苏醒,一年后,蒋永祥顶着巨大的压力选择了辞职继续深造——考博。这意味着,他面临着背水一战的窘境,如果这次失败了,他不但丢掉了公务员的工作,甚至连“白大衣”都不能再继续穿了。压力是空前的,他有过数次失眠,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还在为着内心的一点烛火不熄而义无反顾。寒冬腊月里深夜的复习注定不是什么“温暖”的回忆,为了不影响妻子,当时的蒋永祥搬进了刚刚装修好而未安空调的新房子里,裹着单薄的棉被苦读,每每他向窗外望去,总会发现小区里所有楼层的窗户都暗着,只剩自家一盏灯火孤独的亮着,万籁俱静。上天不会辜负每一个认真且执着的有心人,蒋永祥最后以笔试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博士学位,师承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卢奕教授,主攻白内障。尘埃落定,这无疑对他而言是幸福的。“考博,是我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

在提起恩师卢奕教授时,蒋永祥的眼睛里闪烁着不一样的亮光。“有人评价卢教授是五百年难遇的巧手。老师像一盏明灯,点亮我前面的道路,在他的身上我学到了手术技巧和人生哲理,让我受益匪浅。”在卢奕教授的帮助下,蒋永祥迅速找到了亚专业发展的方向,在白内障手术上也根据自身特点做出了一些创新。卢奕教授这样评价他:“将来,你一定是一个好的手术医生。”从初出茅庐的青涩小伙子,到如今成名立腕,医术出众的主任医师,他千回百转,经历了太多,也改变了太多。

2巧遇与突破    

2012年7月,蒋永祥迎来了人生中第二个对他影响颇深的转折点。

响应国家援疆号召,他与上海近30位对口支援喀什地区二院的援疆医生一起来到了祖国西北边陲的小城——喀什。到达喀什后,他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投身于援疆工作中,即使边疆小城的医疗设施不完备,但蒋永祥一如既往忘我工作,竭尽全力服务于当地的各民族患者。

考验突然就来了。

来喀什见的第一位病人,就给蒋永祥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这位病人是维吾尔族,患剥脱综合征,这种基因性遗传病在上海极少出现过,这使得他措手不及。“不能就此放弃,我代表的是上海的水平。后来发现,这种疾病在新疆非常普遍,这也引起了我对病因研究的兴趣,后来发现新疆地区紫外线强烈与此眼疾有密切的正相关。”蒋永祥下了决心要治好这种眼疾。“这种病实际上是晶状体前囊的碎屑物不同于晶状体囊膜,且病变未累及晶状体囊膜,因而提出假性剥脱。白内障医生最怕做小瞳孔、硬核和悬韧带异常手术。剥脱综合征并发白内障兼具以上特点,当时的医疗条件根本无法满足这个手术的难度。”

在大家都认为这个手术无法进行时,蒋永祥突然想起了在做主治医生时,那台让他印象深刻的手术。病人是一位从外地来的17岁少年,他得了一种罕见的病症叫做马凡综合征,这种病的特征是周围结缔组织营养不良、骨骼异常、内眼疾病和心血管异常,尤其眼部特征为晶体脱位或半脱位。当时做完手术后,预后欠佳,这对蒋永祥来说像一粒小石子,无时无刻不磨损着他的心。马凡综合征的眼部特征与剥脱综合征有相似,都表现为晶体脱位或半脱位。由于当年的内疚和如今援疆的压力,蒋永祥不禁焦虑起来,这仿佛成为了他的一个瓶颈期,他天天翻找文献,试图在国内外各种各样的眼科文献中,寻找解决这一类病症的蛛丝马迹。终于,一篇有关悬吊式囊袋张力环的设计材料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决定尝试用改良的张力环来完成这个手术。

手术很成功,病人视力恢复得很好,这让蒋永祥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从那之后,他就把剥脱综合征这种地方特色病,当成了自己的临床研究方向,而且在新疆办了学习班,把自己所学和所感,倾囊传授给当地的医生。学习班吸引了全疆各地眼科专家、学者参加。援疆一年半,他带领着眼科团队,将喀什二院的眼科发展壮大,让当地的医生也能独当一面,亲手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眼科队伍,让当地患者看到了复明的希望。

起初遇见是忐忑,如今回念是甘美。

几年以后,蒋永祥再次想起这段经历,依然感到庆幸。“我比别的医生多了一段成长历程,更重要的是,在援疆期间我没有虚度,我一直以为,杰出医者是具备医学家灵魂的,不管到哪里,都应该带着执着创新和征服困难的思考。“他认为,这次援疆不仅是对健康体魄的考验与历练,更有思想信念的升华与提高,在临床上也收获颇丰,不仅大大提升了临床技能,而且收集到了很多宝贵的临床资料和患者的临床样本,相关方向获得了2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3次省部级课题资助,发表了多篇论文,由此,他获得援疆二等功,以及“十大优秀医疗援建工作者”称号。

3美丽新世界    

援疆回来之后,蒋永祥从治疗剥脱综合征转为治疗外伤性或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其中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就是马凡综合征的眼部症状,当年的马凡少年一度令他如鲠在喉,如今找到了解决方法,就必定要坚持下去。

“开始没有什么人附和,很多人不愿意尝试如此小众的手法,这是一条艰难的,少有人走过的路。当时一周做一例马凡综合征的患者,一次做够一个小时,别的时候,我还是在做白内障手术。”蒋永祥表示,这种新型手术让病人重获光明的几率大大升高,眼下,他一年要做350多例包括马凡综合征在内的晶状体半脱位手术,马凡综合征的发病率不高。而他这个手术数字在全国范围内是独占鳌头,大家提起晶体半脱位,就会想到蒋永祥,而许多外地患者都慕名来到上海寻求他的帮助。

蒋永祥坦言,他不是手术的原创,但是,他把原先悬吊式囊袋张力环进行了数次改良,将原先不适用于亚洲人眼的缺陷,改良成了适用于儿童(马凡手术人群),目前这种改良张力环获得了专利,在国内外有了一定影响力。这种站在世界前沿的成就感十分强烈,蒋永祥同时获得了全国同行和病友的信任。他创办了马凡病友和晶状体脱位手术医生微信群,无私地将自己的成果分享给全国为此病感到棘手的医生。手术之余,他到处推广宣讲,“我没有想很多,仅仅是希望马凡综合征的患者,都可以看到这个美丽新世界。”

目前,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的创新手术课题已经得到了上海市科委的资助,去年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当然,在蒋永祥心中还有更高的追求,他还在潜心编撰晶状体脱位手术学专著,这在世界范畴都是一个伟大的迈进。“使它不再是夹缝中艰难生存的病症,而是更加具体化地成为一门亚学科。中国在有关晶状体脱位的手术上,与欧美发达国家已经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蒋永祥说道。      

口述实录

唐晔

蒋教授,请问您心目中杰出的医者是怎样的呢?

蒋永祥

谢谢。我认为医生分为四种:第一种,安安分分做好本职工作;第二种,不但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对疑难杂症报以热诚,去力图突破,攻克难题;第三种,要对局部手术技术有自己的改良和创新,造福某一群病人;最后一种,有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为全球人类健康做出伟大贡献,比如青霉素的发现者亚历山大弗莱明。既然身披白袍,我们一生都应该朝着最后一种方向而努力。

唐晔

那次援疆,除了医术,还有哪些方面使您有所改变?

蒋永祥

我发现,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的人们,因为没有良好的医疗条件而无法得到有效的救助,因此我现在每年都会参加一次公益活动。病人得到救助痊愈后的微笑,便是内心最大的安慰。

唐晔

回上海后,当初独自研究晶状体脱位手术时,有没有感觉孤独?

蒋永祥

谈不上孤独吧,只是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情而已,就专注地做下去。现在已经有一个团队一起工作了。当然,有时候会感到特别的焦虑,比如,当患者恢复过程中出现一些意外,或者手术过后出现了并发症——其实治疗之后都可以恢复,但我是一个讲究完美的人,做什么都要求做到最好,绝不宽容。所以,这些总让我感到不快,因此会很焦虑。

唐晔

您现在也带研究生,对于读书,您有怎样的学习体会呢?蒋永祥     学习是要讲究方法的,未必死读书就能有所收获,尤其是在博士阶段,更重要的就是灵感的闪现和对现象的捕捉,仅仅是时间的重复和叠加,很难做出一些贡献。其实,我比较喜欢带学生,在跟他们的交流时,会感受到不属于我的那种年轻和活力,我有时也会问他们一些网络上流行的小段子,我从来不摆所谓老师的架子,有趣才是上课的宗旨。

唐晔

人文是医者必不可少的修养,您对哪些人文元素有一定的思考呢?

蒋永祥

我比较喜欢哲学和心理学,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多一点,自己一直拿唯心和唯物的方向看待问题。我觉得,不管怎么样,伟大的哲学是对世界有益的,对于医学生来说,哲学有助于世界观的形成,挺重要的。而心理学在生活中运用甚多,最喜欢的还是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临床上与病人打交道,必须掌握病人语言背后的情绪与思想,治疗才有的放矢。

唐晔

如果再让您学一门学科,会选择哪一门?

蒋永祥

我会选择学习一门与专业有关的英语,比如纺织英语、考古英语、建筑英语等。这不但让我对专业有一定了解,更是对英语的提升有帮助。

唐晔

如果现在让您重新做回政府官员,您会怎样?

蒋永祥

可能会比之前做的更好,看问题会更加全面。但是,这已经不可能了,临床上为病人解除痛苦,我乐此不疲,病人复明后的笑容,是我工作的所有动力。(笑)

唐晔

您觉得,医学的核心价值在哪里?

蒋永祥

站在医学伦理的背景下,做对人类有益的事情。

采访/唐晔  编辑/黄馨雨 

版权声明: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蒋永祥,晶状体,白内障,眼科,医生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