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抗生素了解多少?

2018
11/09

+
分享
评论
达医晓护
A-
A+
小王最近比较劳累,出现发热、流涕等症状…

小王最近比较劳累,出现发热、流涕等症状,因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去医院就诊,就买了些头孢类药物口服。张阿姨最近几天总感到有些腹痛并出现腹泻症状,自认为是吃了不洁食物引起的,也买了些头孢口服。这些例子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见到。现在我国抗生素应用管理越来越严格,在很多城市药店如果购买抗生素一定需要医生处方,医院开抗生素也是有剂量和适应症的规定限制。但很多情况下,一有发热、腹泻,甚至头痛、头晕,很多患者就认为自己是不是有细菌感染了,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先吃些抗生素。你对抗生素究竟了解多少呢?在这里我们对抗生素知识做些简单了解。

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某些微生物对另外一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把这种现象称为抗生。我国周代的《礼记·月令》中对“疫”就已有所记载,《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中明确指出了“疫”的两个主要特点: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具有十分相似的病状,这些“疫”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传染病,古人应用中草药进行治疗这些传染病,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如在《肘后备急方》的“救卒客忤死方”中记载治疗“疫”应用的药物如麻黄、杏仁、甘草、巴豆、杏仁等;明代医家吴有性明确地提出了导致瘟疫的是一种特殊的病邪,他在《温疫论》中提出了“能知以物制气,一病只有一药之到病已,不烦君臣佐使品味加减之劳矣”的治疫主张。虽然这些中药不能称之为抗生素,但它们对造成疾病流行的微生物有一定的抑制杀灭作用。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从某些微生物体内找到了具有抗生作用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称为抗生素。由于最初发现的一些抗生素主要对细菌有杀灭作用,所以一度将抗生素称为抗菌素,但是随着抗生素的不断发展,陆续出现了抗病毒、抗衣原体、抗支原体,甚至抗肿瘤的抗生素,显然称为抗菌素就不妥,还是称为抗生素更符合实际了。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培养葡萄球菌的营养琼脂平皿受到了青霉菌的污染,青霉菌菌落却能将葡萄球菌溶解,并抑制周边葡萄球菌的生长。经过实验验证,1929年6月,弗莱明把他的发现写成论文发表,他把这种青霉菌分泌的杀菌物质称为青霉素。在牛津大学主持病理研究工作的澳大利亚病理学家佛罗理和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过滤、浓缩、提纯、干燥,终于得到了一种黄色粉末,在1941年2月12日,一位43岁患有严重败血症的伦敦警察成为青霉素临床试验的第一人。青霉素的临床应用使一些传染病的死亡率大大下降,无数人的生命得到了拯救。1945年,弗莱明、佛罗理和钱恩三人因在青霉素发现利用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青霉素那近乎神奇的疗效使所有人为之振奋,医生以为千年来祸害了无数人性命的细菌感染将从此可以控制。然而,青霉素应用了一段时间后,医生发现它效果变得不再如原来那样好,原来用很小剂量青霉素就能控制的肺炎,到后来用很大剂量都仍然毫无效果,大家逐渐认识到,细菌也在适应青霉素而产生变化,这就是现在经常提到的“耐药性”。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随后人们不断发明、合成新的抗生素以对付各种病原菌。现在常用的抗生素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①青霉素类:如青霉素、阿莫西林;②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又分为Ⅰ-IV代;③碳氢霉烯类和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④单环类抗生素:如氨曲南。

2.氟喹诺酮类抗菌素药物: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

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

4.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丁氨卡那霉素。

5.其他类: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林可霉素类、利福霉素类、多肽类、磺胺类、甲硝唑类等。

加上各种抗病毒、抗真菌等抗生素,让人不知如何选择药物及合理应用,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如何合理应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抗感染的有力武器,但任何药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用的不合理也会产生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使用抗生素应持慎重态度。

1.正确选择抗生素:根据疾病种类,选择针对此病常规有效药物,考虑到疾病在当地耐药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如病程较长或病情重应该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如仅为流涕、鼻塞、发热等感冒症状,没有明确细菌感染可能可以不用抗生素,如前面的小王和张阿姨在没有医生指导下和明确疾病原因就自行服用抗生素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治疗轻、中度感染时尽量口服给药;对严重感染则应采用静脉给药,静脉给药有间断给药法,持续给药法。

3.合理掌握剂量:抗生素的剂量一般患者可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对新生儿、肾脏、肝脏功能不全者需做剂量调整。

4.掌握疗程:一般抗生素宜使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2-3天。有研究认为用药4-5天能够产生最大的抗菌效果,超过10天以上就有耐药的风险了。

5.如果急性感染在用药48-72小时后临床效果欠佳,可考虑调整用药,使用抗生素不可用用停停、停停用用,也不能过于频繁调换抗生素,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造成疾病的反复,延误治疗。

6.肾功能不全、烧伤、新生儿、脓毒症、肥胖者因为这类患者体内内环境变化、血管组织间隙液体分布改变、药物代谢排泄能力的改变而与普通患者有着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对这类患者我们可以根据PK/PD合理调整抗生素的剂量及给药方式,比如使用时间依赖性抗生素(β-内酰胺类),可以用持续给药方式代替间断给药方式,用更小剂量的药物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 |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科张学敏副主任医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抗生素,多少,青霉素,剂量,药物,疾病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