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转运不求人 护士研发悬浮垫 | 专访浙二护理部主任金静芬

2018
08/01

+
分享
评论
医创家
A-
A+
用10kg的力,拉动100kg的患者,这款床垫很“悬浮”!

文/王方怡 来源:健康界

患者转运工作,向来令护士们苦不堪言。

一位患者的一次转运,通常就需要4人从床单四角拖起,费时费力。

面对这一难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下称浙医二院)的护士们主动出击,通过2年研发,推出“可降解气悬浮转运垫”

只需使出患者体重1/10的力,便可轻松转运患者,这款悬浮转运垫被护士们齐称为“转运神器”

在浙医二院,现在的患者转运是这样的:

15秒时间,床垫充气悬浮,护士轻轻一拉,病人瞬间转运过床。

可谓护士无烦恼,患者更安全。

困扰:别让护士伤身伤心

此前,转运难题,曾困扰浙医二院护理部主任金静芬许久。

“我们有很多护士因为转运患者造成腰肌劳损,甚至是椎间盘突出。”说起这些,金静芬颇为感慨。“我有一位同事曾经因为搬运患者,一下子椎间盘突出严重,站都站不起来。”

这些意外让医务人员伤身,也伤心。“但是护士们又必须冲上去,因为患者就在那里。”

急诊患者入院,一般需要从急诊病床转至手术室,随后转至监护室,最后转至病房;

病房患者又多需要从病房转至手术室,随后转至麻醉复苏室,最后回转至病房;

如遇患者需做检查,又得从病床转至推车,再从推车转至检查机器上,检查完毕再依次重复上述动作。

一家三甲医院,一天究竟要转运多少次患者?金静芬团队曾经做过抽样调查,发现拥有1200张床位的医院,每日因检查需搬运患者1132人次,单日总搬运患者达1716人次。

如此频繁的工作量,除了容易造成护士的职业伤害外,还可能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尤其像神经内外科的患者多数较为肥胖,体重可达两百多斤,搬运起来更是非常辛苦。

因此,寻找更优方案极为迫切。

金静芬与浙医二院的护士们曾尝试过多种方法。“之前我们看到国外有医院在用转运板,便自己寻找材料,联系企业尝试制作过一批。”但是,转运板虽然比床单好用,却不能减轻患者重力,护士的承重量一样,受到职业伤害的风险依然较高。

能不能在转运中,想办法减轻护士承载的重量?金静芬思索起来。无奈的是,个体能力较为有限,纵使深知临床痛点却难知如何解决。

转机在于2017年,护理部开设创新俱乐部,以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寻求解决方案。

患者转运课题迅速收获认同,创新小组以金静芬为中心组建完成,来自急诊科、手术室、神经内外科、骨科等的护士联合起来,在对付这一难题上拧成一股绳。

依托浙江大学的多学科资源,创新小组先找到计算机专家和生物医学专家等,探讨产品设计可能;又借助企业力量鉴定想法是否具有可行性,完成由想法到产品的转化。

难点:如何让患者浮起来

研发过程中,金静芬团队克服了诸多难点。

首先,减轻护士承受重量,是该款创新项目的核心诉求。

金静芬及团队成员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忽然联想到磁悬浮技术——利用磁力克服重力,从而使物体悬浮起来。

那么,能否在转运床垫中做到“气悬浮”?让患者悬浮起来,让护士少用力。

具体而言,如果可以做到悬浮,到底悬浮力多大合适?悬浮起来以后,又如何保证患者安全?多学科的创新小组成员各自发挥特长,在共同讨论中一点点前进,一次次实验,最终成功通过气体流量精确控制悬浮水平,大大减轻气垫的悬浮负载,可将载荷重力降至原重量的1/10——如患者体重为100kg,则只需施加10kg的力即可实现转移患者过床。“护士们的理工知识非常欠缺,多亏浙江大学的老师们给予了很大帮助,”金静芬十分感恩。

其次,在让床垫浮起来前,需要将其充满气体。但打气的时间不能太长,因为转运不能等;发电机又不能太吵,否则影响医院环境。将这一问题放在心头,金静芬在一趟德国学习之旅中发现解决办法——她观察到德国气床的打气机小小一个挂在床下,声音很轻。回国以后,金静芬和团队成员开始寻找类似的进口电机,接上床垫后能在几秒内将其充满气体,且轻便无声。

“可降解气悬浮转运垫”充气前(上)后(下)

另外,性能都完善后,又要考虑患者使用感受。金静芬介绍道,床垫的下贴面需要做得够滑,拉来拉去就没有摩擦力;上贴面又需考虑患者的舒适性、透气性、安全度;其中缝合部位还要做到环保可降解,以实现“一人一垫”,避免交叉感染为了这些问题,团队又展开了不少实验,以选用最为合适的材料。

健康界获悉,该产品已经取得注册证,正式推向市场,并在全国各地引起较大反响。

但直到现在,金静芬团队依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不断优化产品。“我们在使用中觉得有问题就改,改完再用再体会。”

探索:创新俱乐部的午餐讨论

作为浙医二院护理创新俱乐部的首个成功案例,“可降解气悬浮转运垫”为护理部成员们打了个样。

众所周知,护士工作繁劳杂多,遇到的待改进问题也较多。“到底哪些临床问题亟需解决,只有医务人员最清楚;也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护士的工作才能更有效更智慧。”因此,临床护士是创新项目的起点。但创意探索有待初步设计和实验,这就需要多学科交叉合作;医务人员本身不可能生产产品,这又需要寻找企业合作。以上资源对于单个护士而言,并不容易也没有较多时间去寻找,创新俱乐部的平台力量首先体现于此。

另外,当一名护士发现临床问题后,最需要的是多学科的充分讨论和沟通指导;在充分讨论中,还会激发起医务人员发现更多改进工作条件的可能性。为此,创新俱乐部每周都开展多学科讨论会,护士们通常端着饭盒,边吃边头脑风暴,气氛热烈。“讨论会上,还有来自浙大、中科院的老师进行指导。”

而每一个创新项目启动以后,均需资金支持。在这方面,金静芬介绍道,护理部每年举行开题报告会,由专家评委对每个研究项目进行打分,如果可行就会给予资金,支持项目启动。“启动资金其实金额较小,但如果某个项目确实前景很好,俱乐部也会继续组织力量给予后续资金补充。”

另外,俱乐部还会定期开展优秀企业交流会,让企业近距离了解护士们的发明专利和实用专利,促成企业与护士达成合作,共同推进产品转化与开发。

正如金静芬所说:“开展创新研究,最终是为了转化。”提及转化,就涉及到企业参与,也就涉及到转化收益分配问题。

以“可降解气悬浮转运垫”为例。金静芬表示,转化合同的细则目前正在咨询医院和浙江大学的相关部门,“政策上对于产品发明的支持力度很大,但具体情况还需具体审批。”

按金静芬的规划,该产品的收益将按照一定比例给到医院,医院再按一定比例给到护理部,护理部会拿出一部分给到项目参与人员作为奖励,另一部分作为俱乐部创新项目的启动资金,以此形成护理部坚持创新的良性循环。

预防老年跌倒的产品是创新俱乐部下一个关注方向。“现在老年人跌倒的情况较多,跌倒后不仅会导致患者损伤,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因此,我们希望想想办法,在这方面寻找一些可能性。”

坚持:让护士满意才能让患者满意

“我也是从临床一线的护士,逐步走上管理岗位。”采访中,金静芬多次这样说到。

作为过来人,她表示,忙碌在一线临床的年轻护士更容易发现问题,其思想也更加开放,如果能把她们的创新热情激发起来,能量巨大。

“而且现在的护士拥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大都是本科毕业或研究生毕业,更加善于动脑,不满足于每天重复机械化的劳动。”金静芬正尽力通过创新俱乐部为年轻护士提供平台,将创新想法转化为真正的科研成果和可用产品。

“我们也需要寻找医生加入,这是目前我们在产学研结合方面较为薄弱的地方。”她对创新俱乐部有着进一步的思考,“或者如果有了好的创意和项目,能否在能力范围内,为护士发明人提供一些时间或人力上的支持。”

她对于医院护士有着明确要求:

“新时代对护士提出了新要求。护士不能再满足于简单的打针发药,而要做到善于与患者沟通,具备判断疾病的基本思维和独立思考、应变处理的基本能力,具备能够发现临床问题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进阶能力。”

也有着深切体贴:

“要让患者享受到更好更安全的服务,首先需要做到让护士满意,亦即为护士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并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这既是我们开展创新的动力,也是开展创新的目的。”

后记

为挖掘浙医二院的创新案例,护理部是健康界走访的第五站。

当时,金静芬刚刚参加完一场会议,匆匆忙忙赶回办公室,快速的脚步衬在优雅的旗袍里,脸上带笑,充满亲和力。

她耐心,采访过程因拍摄设备问题,需要重新录制一段话,她立即配合,并且讲得比原本还好;

她严谨,访谈时因拿不准某个实验数据,立即查阅资料,联系学生询问,最终当场给予健康界准确回复,事后又发送详细资料以供参考;

她也像小女生一样爱美,看到笔者架起三脚架,悔道“哎呀,最近忙得头发都顾不上剪”,却又瞬间整理好状态,正对镜头,眼神发光。

这是笔者眼里真实的金静芬。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护理部,金静芬,护士,浙医二院,患者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