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报告丨核酸检测试剂紧缺?医学影像或为新冠肺炎诊断提供新思路

2020
02/04

+
分享
评论
苏浩 / 健康界
A-
A+
一线医生疾呼的医学影像市场现状究竟几何?

现如今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各地区积极找寻病例,为防控疫情作出贡献。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张笑春近日在其微信朋友圈疾呼:强烈推荐CT影像作为目前2019nCoV肺炎诊断的主要依据,从而替代核酸检测。张笑春认为,目前武汉市家庭聚集性发病越来越多,而且大多起病隐匿,一次甚至多次核酸阴性,无任何临床症状,如采取家居留观方式,必然造成疫情进一步蔓延。

1月31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佑民教授讲的《输入性新冠肺炎的影像学特点与识别》中,就提到有些病例有影像学表现,核酸检测有滞后性。

疫情防控迫在眉睫,而医学影像有望成为替代核酸检测的又一全新手段。现阶段国内医学影像市场发展如何?距离其真正商业化落地又有多远?

AI+医学影像助力疾病诊断

医学影像是指为实现诊断或治疗引导的目的,对人体施加包括可见光、X射线、超声、强磁场激励等各种物理信号,记录人体反馈的信号强度分布,形成图像并使得医生可以从中判读人体结构、病变信息的技术手段。

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目前,人工智能+医疗共有包括虚拟助理、医学影像、辅助诊疗等八大应用场景,其中,医学影像是最为热门的应用场景之一。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医学影像是医生完成诊断的主要依据,通过对影像的分析和比较,从而完成有依据的诊断。但目前在实际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以下问题:

(1)影像学诊断人才资源紧缺。医疗机构普遍缺乏高水平的影像医师,在疾病诊断时往往会发生同病异影,异病同影等情况。

(2)传统定性分析存在诊断误差。医生普遍擅长定性分析,很多微小的定量变化无法通过肉眼判断,很难做到定量分析。

(3)医生阅片时间长。目前的影像呈现方式为数据和图像,而不是最有效的信息,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医生的人工阅片速度。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医学影像数据的年增长率约为30%,而放射科医师数量的年增长率为4.1%,可以明显看出放射科医师数量增长远不及影像数据的增长。以病理切片为例,据卫计委(现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我国病理注册医师在1万人左右,按照每百张床配置1-2名病理医生的标准计算,全国病理医生缺口可能达到3-4万人。目前,全国有近40%的手术未进行病理切片分析,所以通过AI的方式辅助影像科医师诊断将满足市场刚需。

而AI读片相对于人工阅片具备比较优势。人工阅片具备主观性高、重复性低、定量及信息利用度不足、耗时及劳动强度和知识经验的传承困难等问题。AI读片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高效率、低成本。随着产品的成熟,从而带动识别率的提升,AI读片的精准度也将形成比较优势。

此外,医学影像行业也是中国制造2025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战略意义。

国内医学影像产业工业基础薄弱,技术水平落后,市场长期以来一直由进口品牌垄断。为了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国务院在2015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将医疗影像设备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从战略高度来重视和推进我国医疗影像设备行业的发展与崛起。

在“十三五”战略规划中,医疗影像设备一直是国内大力促进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2017 年 11 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发展创新医疗器械的重要意义,并从之前的顶层设计逐步向下落实至具体政策。

数据来源:政府网站

与此同时,政府通过设立重点发展项目,大力扶持高端影像设备研发。

2015 年,科技部联合卫计委、工信部、食药总局、卫生部等部门,共同启动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重点专项试点工作,该专项是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承载着相关高端医疗设备的国产化使命,申报项目的企业需要拥有自身核心技术和专利,政府希望通过对重大专项的扶持来提升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自主研发技术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6、2017年,科技部公示了两批“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名单,名单内包括多种医疗影像设备,联影以7个项目位居首位,锐视康、东软、飞依诺等也获得国家专项支持。

数据来源:科技部、国元证券研究中心

BAT领衔 各路资本布局医学影像市场

随着《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的颁布,我国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建设与发展迎来投资热潮,各地市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医学影像行业,各路资本纷纷布局医学影像相关业态。

以实体医学影像中心、远程阅片平台和医学影像AI成最受资本青睐的三大主流业态,互联网三巨头BAT全面渗透。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除传统医疗服务机构、医疗器械设备商、设备代理运营商和民营医院等产业链上下游主体进入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市场外,以民营体检机构、保险公司、房地产开发商、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相关企业亦纷纷跨界进场。

行业标准与规范的出台,为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中心的建设与发展界定了红线范围与操作指南;“健康中国”战略部署和“分级诊疗”等政策的实施,为行业的发展营造了市场需求空间;传统医疗机构先进医学影像设备配置缺口大,患者预约、检查及看诊排队、便利性、效率等问题是行业发展的主要痛点,或许这些积极的市场因素阿此事真正吸引各路资本布局的本质原因。

据医械研究院发布的《2019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显示,受益于经济水平的发展,健康需求不断增加,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据医械研究院测算,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5304亿元,其中医学影像市场占比为16%,故据此推算,2018年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市场规模约为849亿元。

数据来源:医械研究院

根据动脉网数据库统计,全球共有 244 家企业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领域,主要布局在医学影像、健康管理和病历/文献分析三个应用场景,其中涉足医学影像的企 业数量达到 60 家,远高于其他应用场景的企业数量。国内 96 家医疗人工智能企业,主要布局于医学影像、病历/文献分析,而其中布局于医院管理、疾病筛查和 预测的企业数量较少。

从国内看,医疗健康领域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表现尤为突出。在2018年仅第一季度就有 20多家 医疗人工智能企业获得融资,但随着本年下半年经济遇冷,整体投资数量与投资额度均有降低

图片来源:动脉网

而现阶段主要企业落地情况如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新思路,核酸,肺炎,影像,AI,医学,数据,医疗器械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